你的位置:首页 > 寻根问祖

天水同源,两岸同根——台湾官姓宗亲安溪福春寻根恳亲记

天水同源,两岸同根——台湾官姓宗亲安溪福春寻根恳亲记

2020年10月22日 来源:
字体:
打印本页 浏览:
天水同源,两岸同根——台湾官姓宗亲安溪福春寻根恳亲记

福建:官景秋



福春村、西岭村卫星地图


福春村,隶属安溪县长坑乡,位于安溪西北部,东经117°80′北纬25°23′,平均海拔900多米,属于山区气候,每当隆冬季节来临时,福春村及上官氏家族所聚居住的6个村庄均会下雪,气候寒冷。南宋高宗绍兴年间(1145年前后)十六郎公携妻肖十一娘由汀州上杭迁徙安溪还二里(长坑乡)福春村肇基,至今近900年历史。这里是著名的铁观音茶乡,但山高水冷,旧时交通极为不便,可以想像福春上官氏历代先祖在此创业是何等的艰辛。在这里,上官氏家族经历了一个由衰而盛,由微而昌的发展过程。十九世子孟公中康熙壬子科举人(1672年 康熙十一年),先后任莆田、仙游学教谕,兴化府学教授,莆田县知县、武强县知县等职,福春上官家族由此发端人文振起。乾隆四年(1739年)献瑶公高中进士,先后任奉政大夫、詹事府司经局冼马、掌局事,典试浙江大主考,提督广西、陕甘学政等职,此后各行人才辈出,终成安溪望族之一。

 

两岸宗亲一行在长坑乡崇德中学合影留念


6月15日,结束了第11届海峡海峡论坛•海峡百姓论坛的上官氏两岸宗亲一行,由南安出发驱车前往安溪福春村,进行本次台湾宗亲大陆行的最后一站,也是最重要的一站的活动,因为台湾宗亲将要回到他们魂牵梦萦的故土,开始进行走亲访友,寻根谒祖活动。此次四位从台湾回乡恳亲的官姓宗亲中,官石定宗亲从上世纪90年代起已回乡四次,官煌宽回乡一次,官阿莲和她的儿子杜天增是第一次回乡恳亲,所以对他们来说这次的福春寻根恳亲之旅有着特殊的意义。
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不要说高速公路,连出山都没有像样的马路,那里的上官氏族人出行基本靠两条腿,就是到安溪县城都要走上整整一天。随着高速公路的贯通,如今回到福春村已经方便很多,从莆永高速感德出口沿着339县道、308省道再走一段盘山公路,全程24公里,大约一个小时车程。在经过长坑乡时,一行人顺道去了长坑乡崇德中学一起参观并合影留念。因为这所中学与福春上官氏有着特殊重要的关系,她是上个世纪20年代由福春旅马华侨领袖官光厚带着侨胞们一同捐资修建的两所学校之一(另一所是位于福春村的崇阿小学)。
捐建完这两所学校之后,官光厚为了解决学校的办学经费和日常开支用度,他再次组织侨胞花重金在厦门鹭江道挑水巷(今厦门最繁华的中山路附近)购置楼房13幢计39间,作为两所学校的永久性校产,提取租金作为学校办学经费,从根本上解决了今后学校办学经费困难的问题。当时教育界名人黄炎培对此举十分嘉许,特书写“天助自助者,彼长我长之”一联赠送给官光厚先生,以表彰其为热心家乡公益事业之崇高美德。官光厚等旅马华侨备下校产用于学校可持续办学的前瞻眼光令我们佩服之至。

 


上官连春会长带领理事会成员迎接台湾宗亲一行


参观完崇德中学后,一行人沿着盘山公路继续向福春村驶去,早已得知台湾宗亲要回福春村恳亲的消息,福建省姓氏源流研究会上官氏委员会副会长、安溪福春上官氏家族理事会会长上官连春带领着理事会成员和台湾宗亲的直系亲属们早早地在村口等候迎接。当台湾宗亲走下车,两岸宗亲双手紧紧握在一起的时候,他们的喜悦之情早已溢于言表。两岸宗亲互相诉说着双方的风土人情和一路回乡的见闻。
抵达福春时恰逢中午,福春理事会特意为台湾宗亲备下了老家的饭菜:土鸡、土鸭、红烧肉、炖猪脚、土笋、咸饭。他们虽在台湾出生、长大,然而潜藏在他们身上父辈对故土的那份眷念之情以及对故乡味道的渴望是永远也抹不去的基因。台湾宗亲吃得津津有味,对故乡的饭菜大饱口福。
午饭后,福春理事会和福建上官氏委员会一行陪同台湾宗亲参观福春的人文历史景观。

 


 

平水主宫环境清幽

 


 

台湾宗亲在平水主宫上香祈福

 

 

两岸上官氏宗亲在平水宫前合影留念


(前排左起:上官春水、上官春富、官石定、官煌宽、上官连春、杜天增、上官新福、上官新肆、上官志峰、官景秋;后排左起:上官万建、上官建发、上官万能)

平水主宫,安溪县重要的道教圣地之一,坐落于长坑乡福春村与祥华乡河图村接壤处,主宫三水交汇,流水轻缓,环境清幽、习檐高跷、绚丽宏伟,殿内供奉朱公圣侯。始建已经无考,历经修缮,1980年重建。占地面积约300平方米。平水宫香火鼎盛,在长坑乡珍田村、玉湖村,祥华乡祥华村、东坑村、珍山村、福洋村,福田乡白桃村,感德镇炉地村,华安县浦南村等地均建有分炉。在平水宫内,台湾宗亲一行虔诚地向朱候尊王焚香祭拜,祈佑平安。仪式完成后,一行人细致地参观平水主宫并合影留念后驱车前往下一个景点:廻澜桥。

 

远眺廻澜桥

 


廻澜桥四周古树参天


廻澜桥,位于福春村,始建于北宋英宗年间,廻澜桥用方形条石精砌圆拱而成,桥长约28米、宽6.3米、高4.48米。桥上建亭,廻廊式木质结构,长18米、宽6.3米、高4.48米。建筑面积170多平米。是安溪境内石拱桥亭古建筑文物之一,门前聚百源于一水,聚财之象也,亭内设宫奉祀观音菩萨,香火旺盛,神灵显赫,有求必应。

 

廻澜古桥雕梁画柱,修饰一新

 

 

关帝庙

 

观音祠


左前方有朱侯宫,右侧有关帝庙、土地庙,周围山峰灵秀、古树参天,桥下流水潺潺、两岸绿竹婆娑,环境优美。古时交通不便,这座千年的廻澜桥上,不知踏过多少上官氏族人的脚步。


福春九世、大宗东派祖念八郎墓


廻澜桥头的空旷平地上曾作为大福春地区上官氏家族赶圩的重要贸易场所,每逢农历一、六集市,四周乡民携带货物在此互相交易,一派繁华景象。如今赶圩的习俗已经远去,只能在头脑中想像古时人声鼎沸的交易情景。台湾宗亲一行认真参观了廻澜桥以及桥上的观音祠、朱侯宫、关帝庙、土地庙等人文景观,并在廻澜桥旁合影留念。

 


 

 

旅马华侨领袖官光厚故居

 

 

清乾隆进士官献瑶故居

 

 

两岸宗亲在廻澜桥前合影


(前排左起:上官志峰、上官春富、上官春水、上官连春、上官新福、官石定、官阿莲、官煌宽、上官万能、上官新肆;后排左起:上官万建、杜天增、官景秋)

 

两岸宗亲在安溪大宗祠敦苇堂前合影


(前排左起:杜天增、上官志峰、官煌宽、上官连春、上官万能、上官新福、官石定、上官新肆;后排左起:上官清河、上官春富、上官进财、上官建发、官景秋)

随后,台湾宗亲一行还参观了水美宫建设工地、马来西亚爱国华侨官光厚故居、清进士官献瑶故居、大福春宗祠敦苇堂等人文景观建筑,并在大宗门前合影留恋。


 


两岸宗亲座谈会现场

 

 

福建省姓氏源流研究会上官氏委员会副会长、安溪福春上官氏家族理事会会长上官连春发表讲话


参观完大福春地区的人文历史景观后,福春上官家族理事会在福春村部举行了台海两岸宗亲座谈会。福建省姓氏源流研究会上官氏委员会副会长、安溪福春上官氏家族理事会会长上官连春首先代表福春家族理事会热烈欢迎台湾宗亲回故乡恳亲,他表示,在福建省姓氏源流研究会上官氏委员的邀请和安排下,此次台湾宗亲回乡恳亲途经厦门、泉州受到了各地宗亲的热烈欢迎与接待,说明两岸同根的亲情不论多少年都是割舍不断的。两岸宗亲共同出席了在南安举行的第11届海峡论坛•海峡百姓论坛,开启了两岸上官氏家族组团交流的破冰之旅,必将载入台海两岸上官氏家族友好往来的史册。

 

福建省姓氏源流研究会上官氏委员会副秘书长上官志峰发言

 

 

福春宗亲上官胜利发言

台湾宗亲官煌宽在座谈会上回顾了祖父创业回乡被土匪惨害的故事以及父亲无奈之下携带家族兄弟艰难过台湾创业的经历。他表示,今天是第二次回到故土,家族福春的变化很大,家家盖起了别墅、洋楼,水泥路四通八达,亲人们都富起来了,他感到由衷的高兴。在福春煌宽宗亲也见到了自己同父异母的哥哥,他同时向福春的宗亲们发出邀请,希望有时间能够到台湾去走走看看。

 

福建省姓氏源流研究会上官氏委员会理事、上官氏宗亲厦门联谊会常务副会长上官袁本发言

 

 

福春宗亲上官春富发言


台湾宗亲官石定已是四次回到福春老家了,这次回到家乡一路上所见所闻和宗亲们的热情欢迎令他感慨良多。他回忆起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初时克服重重困难第一次回乡时的艰辛,讲到动情处几度哽咽,引起现场宗亲的共鸣。

 

福建省姓氏源流研究会上官氏委员会理事、安溪福春上官氏家族理事会副会长、福春村党支部书记上官春虎发言


福建省姓氏源流研究会上官氏委员会理事、安溪福春上官氏家族理事会副会长、福春村党支部书记上官春虎表示,台湾宗亲先辈筚路蓝缕下南洋、过台湾开基创业的经历令人感动,这些先辈继承了上官氏家族勤劳勇敢、不畏艰险的创业精神,走出山村,在台湾开辟出一片新天地,如今台湾宗亲后裔们事业有成,开枝散叶到美国等发达国家,为上官氏家族增光。他还表示,台湾宗亲90年代初期回到故乡时,当时大陆的经济还很落后,路途中遇到了坑蒙拐骗等不良行为是那个时代的硬伤,中国大陆改革开放40年后的今天故乡的宗亲们也都富裕起来了,如今的福春亲人们注重亲情胜过金钱,也希望台湾宗亲能够携带子孙后代多回来走亲访友,促进两岸亲情交流和往来。
上官新肆、上官新福、上官志峰、上官胜利、上官袁本、上官万能、上官春富、官景秋等也在座谈会上发表了各自感想。

 

福建省姓氏源流研究会上官氏委员会向台湾官姓宗亲会赠送书法作品

 


 

台湾官姓宗亲会向福建省姓氏源流研究会上官氏委员赠送中国画作品

在座谈会上台海两岸宗亲还互赠了礼物。受福建省姓氏源流研究会上官氏委员会的委托,由清流县书法家上官新亲手手书“天水同源 两岸同根”八个大字书法作品并委托连城县上官云滨宗亲进行裱褙。“天水同源 两岸同根”书法作品作为见证两岸相互交流礼物由福建省姓氏源流研究会上官氏委员会赠送给台湾官姓宗亲会。台湾宗亲也向福建省姓氏源流研究会上官氏委员会赠送了由台湾官姓宗亲、台北市中国画学研究会理事长官志宇亲手绘制的《步步高升 清风满堂》图和《寿松》图。双方在友好、热烈的气氛中圆满结束了当天的座谈会。

 

筚路蓝缕 艰难过台湾

 

台湾宗亲官煌宽在座谈会上回忆先辈过台湾经历


据煌宽宗亲回忆,清朝末年,其祖父下南洋淘金,省吃俭用积蓄了一笔财富回到福春老家置下一份颇厚的家业,原本打算在此发家置业、子孙满堂。没想到天有不测风云,在上个世纪20年代那个动乱的年代里,到处兵荒马乱。土匪见其家大业大,隔三差五便来敲诈勒索,不给就拳脚相逼。终于有一天,土匪将被敲诈殆尽的老爷子绑在桌脚活活地给打死掉了。煌宽的父亲官理竹怀着无比悲痛的心情草草埋葬了先人后,痛下决心带着自己至亲的族兄弟到台湾去开基创业,走时他们还请走了一尊朱候尊王,以祈求神灵保佑他们过能够平安渡过汹涌的台湾海峡。福春的乡民得知他们请走了一尊朱候尊王后,结群赶到海边要把尊王截回来。两方协商不下之际官理竹带着过台湾的宗亲们扑通一声跪在了福春众乡亲面前,请求他们看在前路艰险和同族亲情份上让他们带着朱候尊王一同过台湾,官理竹和过台湾宗亲的真情最终感动了福春的亲人,得以带着朱候尊王一同渡过台湾海峡开始在台湾开基创业。
官理竹,字儒梅,出生于清光绪34年(1908年),1924年过台湾时年仅16岁。当时的人们普遍结婚较早,官理竹结发之妻已身怀有孕,过台湾之路充满了艰险和未知数,为了安全考虑,他没有携带妻子一起过台湾。
官理竹为人大方慷慨,重情重义,又懂得打铁手艺,于是他到达台湾后操起他的老本行,早期台湾处于农耕社会时他便打制各种铁农具卖给当地农民,后来台湾经济慢慢发展,需要很多建筑材料,于是他又开始制作铁窗等建筑产品,与时俱进的经营手法和高超的技艺使他的生意越做越大,几年间他已开了好几家手工煅造厂。自己赚到钱的同时还不忘照顾那些一同和他过台湾的兄弟姐妹们,很多福春上官氏宗亲都在他的工厂里上班,一同把事业做大。
那个动乱的年代由于两岸音信全无,于是官理竹在台湾娶妻生子,台湾妻子一共为他生下五子三女。可是他始终忘不掉留在大陆的结发之妻。几年后,他携带挣下的钱经历波折只身回到福春村的时候发现结发妻子已为他生下了儿子。从此便频繁往来于台湾与大陆之间,发妻后来又为他生下了在大陆的第二个儿子上官进财。直到民国38年(1949年)两岸局势对立,从此两地分隔,无法再回大陆。
官理竹在台湾所生五男三女个个均有出息,以四子煌宽为例,他长大后到美国留学,获得美国名校哈佛大学等校双硕士学位,在美从事高科技行业四十余年。煌宽的几个子女和孙辈都在美国出生长大,也都毕业于美国名校,挤身美国中产阶级行列。

归心似箭 坎坷回乡路

 

台湾宗亲官石定回忆起他26年前首次回老家探亲时的经历,几度哽咽

官石定宗亲在上个世纪90年代及21世纪初先后回过福春老家四趟,每次回来家乡都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如今回忆起他第一次回乡恳亲的坎坷经历依然历历在目。
由于在台湾重要部门工作,单位到1992年7月才开放大陆探亲。同时又规定只有大陆有三等亲之内的亲属健在,才能申请探亲假。无奈之下,石定跟福春老家的上官民玉协商,将他做为石定父亲官金现的养子,从大陆相关部门打了证明寄到台湾去,官石定与上官民玉之间以兄弟关系这样二等亲的身份才从单位申请到了9天大陆探亲假。为了26年前首次回大陆探亲,石定宗亲整整花了8万元新台币,这个数额换算成当时大陆的人民币是笔巨额财富,就是在当时的台湾本地也是一笔相当大的开支。
探亲假手续办下来了,石定宗亲决定1993年的农历正月初一启程回大陆。由于当时两岸没有直航班机,他只能跟随旅行团先从台湾桃园中正机场乘飞机抵达香港,原计划将从香港坐飞机直飞厦门,但过年期间航班爆满,石定只能又从香港转飞广州白云机场。在广州住了两天才等到从广州飞往厦门的航班,这一天已是大年初三的早上。抵达厦门高崎国际机场后,他包了一部三轮车前往厦门长途汽车站,想搭乘班车回安溪县城。跟台湾过年有加班班车不同,由于大陆正月初一到初五客运一般都是停运的,所以没有班车前往安溪县城。情急之下他想到了官理竹前辈曾跟他讲过没有班车的情况下可以到厦门火车站去搭乘9人座厢形车,票价是350元人民币。他徒步从客运站走到厦门火车站询问,厢形车司机见他操一口台湾口音的闽南语,知道他是从台湾回大陆探亲的华侨,在当时大陆百姓眼里,从海外回来的华侨个个都很有钱,于是司机便起了坏心,借口是春节开价要700元人民币。官石定知道对方在讹诈自己,所以没有上当。最后通过咨询厦门当地的三轮车司机,找到了一部白色的私人黑车商定以500元人民币的价格将其送回福春老家。
经历了一番如此坎坷的遭遇,原本以为可以坐这部黑车顺利抵达老家福春了,令人没有想到的是,后面还有更多突如其来的事情在等着官石定。那时从安溪到长坑福春老家都在修马路,一路上到处坑坑洼洼。那位年轻的司机将车开到湖头乡就不开了,他骗石定说汽车发动机太热,车开不动了。石定宗亲知道司机真正担心的是路况太差,车辆损耗太严重,所以想半路撂挑子。他也没有跟司机计较,下了私家黑车。
在湖头乡他找了一部50CC的小排量摩托车,谈好了100元人民币的价格,只听得旁边另一个载客的司机偷偷地骂他傻,好不容易回来一个华侨,应该收他250元人民币。对于当时满腔热忱回老家的官石定来说大陆老百姓的这些行为多少有些让他伤感。摩托车载着石定继续往福春老家赶,无奈盘山公路弯多坡陡,50CC的小排量摩托车很多地方根本上不去,就这样走一程遇到上坡推一程,到了尚卿乡科名村时实在走不动了,只能再次换车,这次他换了一部70CC稍大一点排量的摩托车。由于开摩托车的年轻人是个新手,一路从科名村颤颤巍巍骑到刚过长坑乡,石定宗亲实在不敢再坐下去了。盘山公路旁边就是万丈深渊,他害怕这个年轻人如此蹩脚的技术,万一出意外掉下轻则摔个骨折,重则连小命都没了,所以他决定下车用双脚走完剩下的路程,此时已是大年初三下午15:45。
在长坑往福春的山顶上石定宗亲看到了一栋单独的房子,房屋旁有一位60多岁的老人家正在种菜。他向老人家询问这里距离福春村还有多远路程。老人不懂普通话,用闽南语回答说“坡半(音)”。石定宗亲不知道在大陆这个“坡半(音)”到底代表多少距离,实际上这个“坡半(音)”大约有7.5公里远。就这样石定宗亲背着沉沉的行李,迈开沉重的步伐走了约3个小时才到达福春老家。春节期间正是昼短夜长时节,进入村子的时候天已经完全黑下来了,但经历一番坎坷他终于见到了自己故乡的亲人。
多年过去了,现在的石定宗亲回想起当初第一次回福春老家探亲时的经历,虽历尽艰辛却也充满了难忘的回忆。

官石定宗亲表示此次大陆之行,福建省姓氏源流研究会上官氏委员会精心安排,厦门、泉州、南安、安溪福春之行成果丰硕,更加大了他回台湾后扩大宗亲会组织和联系更多官姓宗亲参加宗亲会的信心。他说如果有机会争取会在七月初一福春祭祖时再回安溪福春老家,在八月十五希望有机会到厦门参加厦门联谊会举行的中秋博饼活动。他表示,只有往来紧密,才能不断加深两岸宗亲间的亲情。

网站首页 | 家族机构 | 网站栏目 | 家族网站

网站版权:上官家族网站版权所有

主办单位:信息联络部主办

网站邮箱:sgywoksgmj@126.com 

网站电话:13805244902

网站管理:上官衍卫

党政机关政府网站找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