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各地家谱
福建各地家谱
福建各地家谱
更改家谱部分内容
官世权
福建龙岩上杭古田大源
以下从我村迁出的:(代数均从子兰公算起)72世 上官景权迁泉州,葬于外洋村枣树桥猪槽岭, 74世 上官天富,葬于大源泥洋田,生二子:永周,永儒。迁浙江仙居县西郭洋村。
上官天贵,葬于大源林麻地,生五子:永通,永逹,永源,永凤,永祯。迁永通、永达迁浙江龍海市小芝镇,永源、永凤、永祯迁江西赣州兴国等。
...........2
福建上杭县古田镇大源村
官世权
寻根问祖
我们的辈份:天,永,上,茂,治,朝,兆,觐、先,奕,世,丁,金,国,荣,昌,富,贵,源,问,新是上官家族的哪一支?62世千益公(从子兰公算起)之三子定达公之子太三郎是何时迁往上杭步云乡梨岭的?
有这些后代的请回复
以下从我村迁出的:(代数均从子兰公算起)72世 上官景权迁泉州,葬于外洋村枣树桥猪槽岭
74世 上官天富,葬于大源泥洋田,生二子:永周,永儒。迁浙江仙居县西郭洋村。
上官天贵,葬于大源林麻地,生五子:永無,永逹,迁浙江龍海市小芝镇;永通,永凤,永祯江西省赣州吉安县。
...........................3
天水郡闽汀上官氏源流概述
一 上官氏远祖(1—39)
上官氏肇自黄帝——昌意——高阳氏颛顼——卷章——吴回——陆终——季连——附叙——熊穴——衍及鬻熊——熊狂——楚子芈熊绎(封之于楚,子孙以芈为姓)——楚武王芈熊通(绎之十世孙)——楚文王芈熊赀——楚杜敖芈熊艰——楚成王芈熊恽——楚穆王芈商臣——楚庄王芈侣——楚共王芈审——楚康王芈昭——楚郏敖芈员——楚灵王芈围——楚初王芈比——楚平王芈弃疾——楚昭王芈轸——楚惠王芈章——楚简王芈仲——楚声王芈当——楚悼王芈疑——楚肃王芈臧——楚宣王芈良夫——楚威王芈商——楚怀王芈槐——楚顷襄王芈横、楚令尹芈子兰(上官子兰)。
二 闽汀上官氏始祖、甘、陕祖(1—18)
第1世上官子兰——上官姓始祖【约公元(前325)—?)】。子兰公上祖姓芈,籍贯丹阳(今湖北秭归),战国时期楚怀王芈槐之稚子,聪惠贤能,怀王甚爱之,少时随左右。初,公为楚国公族上官大夫,封地上官邑。怀王赐子兰公及其裔以上官为姓。上官姓为“荆楚十八姓”之一。子兰公之兄芈横为楚顷襄王时【前299—前264】,子兰公任楚之令尹(宰相)36年,为抗强秦,救弱楚,而力挽狂澜,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妣景氏。子三:涵、峻、屹。居葬丹阳。
第2世上官屹【前291—?】,子兰公稚子。(楚)。考烈王时官至大夫,楚幽王时官左徒,妣荆氏。子二:成(官司马)、能。
第3世上官能【前262—?】,屹公次子。(秦)。妣靳氏。子二;玄、易。公元前223年,秦亡楚。秦为削弱原楚国贵族的反抗,能公等族人被迫徙关中(今陕西一带)。
第4世上官易【前236—?】,能公次子。(秦)。治粟内史。妣屈氏。子三:珧、洪、禄 。
第5世上官禄【前206—?】,字玮,易公少子。(汉)。谏议大夫,妣项氏。子二:荣、华。高祖为巩固汉政权,以地方豪族实关中。禄公谪陇西都尉,后为天水郡丞。上官氏又一次背井离乡,徙往陇西上邽(今甘肃天水一带)。族祖含辛茹苦,奋发图强,很快在天水成为名门望族。故天水成为上官氏的发祥地,“天水堂”、“天水郡”成为上官氏的堂号。
第6世上官荣【前177—?】,字显昀,玮公长子。(汉)。天水郡丞。妣钟吾氏。子二:杰、咯
上官华【前174—?】,字显昭,玮公次子。妣靳氏。(汉)。华公徙晋(今山西一带),生旦(事惠帝为中尉),旦公生揆。揆公受杰公和安公案之牵连,被斥藉,杰公和揆公家族裔或被杀,或逃亡,或改姓官、宫、关、管、上、尚、严、包等氏。
第7世上官杰【前140—前80】,字少叔,荣公长子。妣伍氏,子:安、亨(官司寇)。(汉)。孝武帝时杰公官拜左将军,与李广利统率汉军,北拒匈奴,西征西域,拓疆守土,战功显赫。官太仆,封安阳侯。
第8世上官安【前126年—前80年】,字子发,杰公长子。(汉)。车骑大将军,随杰公统汉军扫匈奴,征西域,拓疆域,功赫,被汉武帝封为桑乐侯。妣霍氏。子三:斯、吉(前80年)均与杰、安祖孙三代同罹难)、期(为霍氏遗腹子),女:云霓。
上官杰公与桑弘羊、金日殚、霍光等同授汉武帝遗诏辅佐少主。杰公和桑弘羊、金日殚等因毁立之事,与霍光政见相左,于公元前80年,杰公与安父子等不幸罹难、上官氏被霍光灭族。此乃上官氏族史上首次大劫难。
第9世上官期【元凤二年(前79)— 鸿嘉四年(前17)】,字孚兴,安公之三子。(汉)。杰公家族罹难之时,安公妣霍氏,系霍光女,有孕在身,勉祸,匿成。初,隐姓没名。公元前66年,霍氏谋反,被灭族,期始出。幸上官氏一脉尚存。子一;熙。
上官云霓 【前89——前37】,安公之女。(汉)。初为汉孝昭帝后——上官皇后,继尊为刘贺帝皇太后、孝宣帝太皇太后。
第10世上官熙【五凤二年(前56)— ?】,字冀尚,期公子。(汉)。天水郡守。妣麻氏。子二:由、焕。
第11世上官由【河平四年(前25)— ?】,字敦牧,熙公长子。(汉)。孝平帝时,官典簿丞。妣卓氏。子二:良、朗。
第12世上官朗【{新}天凤四年(公元12)— ?】,字达邙,又名铉,由公次子。(东汉)。官少府。妣项氏。子一:瑶。
第13世上官瑶【建武十六年(40)— ?】,字良瑜,朗公子。(东汉)。孝章帝时为司隶校尉。妣赵氏,子二:鸿、鸪(官安阳留守)。
第14世上官鸿【永平五年(62)— ?】,字清怡,又名隆,瑶公长子。(东汉)。孝和帝时为西部都尉。建威屯田七十一部。妣龚氏、蓝氏。子三:椿(字佳昕)、机、棱(字佳奇)。
第15世上官机【永元二年(90)— ?】,字伯昌,又名毓,鸿公次子。(东汉)。官潭州留守。妣温氏。子三:图、圭、资。
第16世上官资【建光一年(121)—?】,字楚成,机公三子。(东汉)。孝桓皇帝时,为谏议大夫,刚直,因谏李云事解归。妣王氏。子一:兼。
第17世上官兼【和平一年(150)— ?】,字明煦,又名廉,资公之子。(东汉)。官蜀司徒。妣刘氏,子二:胜、彪(官巴州都尉)。兼公葬峨眉山。
第18世上官胜【光和六年(183)— ?】,字浩溪,兼公长子。(东汉)。官西蜀太尉。胜公卒于任,葬峨眉山父墓傍。妣陈氏。子二:茂、光。
三 闽汀上官氏中原祖(19—36)
第19世上官光【建安15年(210)— ?】,字抒含,又名先,胜公次子。为上官氏{东}系始祖。(东汉)。徙洛阳(东郡),后徙陕州(陕郡),官安阳府丞。妣刘氏、张氏。子二:岩、峻(官泸州太尉)。
上官茂,字文祥,胜公长子,为上官氏{西}系始祖,返居上圭。妣涂氏。子洪。
第20世上官岩{东}【正始三年(242)— ?】,字友惟、光公长子。(魏)。官西晋黄门侍郎。妣欧阳氏。子二:纪、壬。
上官洪{西},字友宜,茂公子。仕晋,官散骑侍郎。妣马氏。子悌
第21世上官纪{东}【咸宁一年(275)— ?】,字乙言,岩公长子。(晋)。官谏议大夫。妣范氏。子一:昱。
上官恪{西},字申言,洪公子。妣谢氏。子谨。
第22世上官昱{东}【光熙元年(306)—?】,字涵书,纪公子。(晋)。妣成氏。子二:会、昭。
上官谨{西},字涵峄,恪公子。妣谢氏。子霁。
第23世上官会{东}【咸康三年(337)— ?】,字一戈。昱公长子。(东晋)。官符秦(前秦)辅国大将军。妣吴氏、林氏。子三:芥、莱、葶。
上官霁{西},字云,谨公子,仕后魏,封稿城公,妣蔡氏。子思慎。
第24世上官莱{东}【兴宁三年(365 )— ?】,字品馨,会公次子。(东晋)。官镇国将军。妣叶氏。子二:谟、诞。
上官思慎{西},霁公子,妣俞氏,子昂。
第25世上官谟{东}【隆安二年(398)— ?】,字申思,莱公长子。(东晋)。官太傅。妣许氏。子二:瑭琪。
上官昂{西},字升,思慎公子,(北朝)周刺史。妣王氏。子政。
第26世上官琛{东}【太延二年(436)—?】,字崎柏,谟公长子。(北魏)。妣文氏。子:震。
上官政{西},昂公子,(隋)西郡太守,封清义公。妣范氏。子怀仁。
第27世上官震{东}【太安一年(459)— ?】,字清琪,琛公子。(北魏)。妣米氏。子二:靖、良。
上官怀仁{西},字清岚,政公子。官武卫将军。妣粱氏。子翼。
第28世上官靖{东}【永明八年(490)— ?】,字力成,震公长子。(北魏)。妣刘氏。子三:回,化、复。
上官翼{西},字一清,怀仁公子。官舒州刺史。妣郑氏。子师裕。
第29世上官回{东}【正光三年(522)— ?】,字东晟,靖公长子。(西魏)。官北周襄城太守。妣程氏。子一:贤。
上官师裕{西},字品峰,翼公子。官宣州刺史。妣黄氏。子义同。
第30世上官贤{东}【大统10年(544)— ?】,字惠中,回公子。(西魏)。官北周豳州太守。妣邓氏。子三:弘、聂(官冀州司寇)、时(官隋租庸调使,时生伟,为唐并州法曹参军。伟生庭兰,与庭芝同受武后之祸,中宗追封黄门侍郎,裔居秦陇)。
上官义同{西},字惠辛,师裕公子。妣李氏。子崇素。
第31世上官弘{东}【太建七年(573)— ?】,字含韵,又名宏,贤公长子。祖籍陕州。(隋)。官隋朝北部郎中,江都宫总监(居扬州)。妣姬氏,子二:仪、谨(字汝韶)。弘公与次子谨同为隋朝陈棱所害。仪少,聪颖,机灵,逃入沙门,得高僧庇护、赏识,幸存。
上官崇素{西},字含之,义同公子。妣庄氏。子式。
第32世上官仪{东}【大业4年(608)— 麟德元年(664)】,字游韶,弘公长子。(隋—唐)。陕州陕县人。仪公熟读四书五经,精诗书,通治国方略,孺家思想,正统观念,忠君意识,根深蒂固。贞观初擢进士第,召弘文馆直学士,迁秘书郎,编撰《晋书》。唐太宗每属文,必遣仪视稿。高宗时仪公任宰相,西台侍郎兼宏文馆大学士。文学上,公创律诗“上官体”,著《西台文集》三十七卷。高宗时,因废后事,结怨武后。麟德一年(664),公被许敬宗诬与废太子李忠谋反。仪公与子庭芝等族人被害,藉没其家,时仪公年62岁。此乃上官氏族史上第二次大劫难。唐中宗李显即位,仪公家族得以平冤,追封仪公为中书令,楚国公,肖像列入凌烟阁供奉,以国礼改葬。唐中宗赐联:“上郢氏族王家楚将,官居西台体效国公”。妣杨氏,封为楚国夫人。仪公夫妇敕葬开封府大野县析里乡大边村。子二:庭芝、庭璋。
上官式{西},字伦山,崇素公子。妣卢氏。(至此,西系谱亡,失考)。
第33世上官庭芝【武德八年(625)— 麟德元年(664)】,字公壁,又名纯,仪公长子。(唐)。高宗时庭芝为周王府属,秦州大都督,与父同罹难。中宗时,追封为天水郡公。妣郑氏,唐中宗时封沛国夫人。子:琨儿,与父同难;女:婉儿。
上官庭璋【贞观二年(628)— 麟德一年(664)】,字公圭,又名吾,尔玉,仪公次子。(唐)。官太仆卿,与父兄同难。武则天素崇仪公父子德才,赦庭璋公之裔孙祸。中宗时追封庭璋公为天水郡公。妣为唐宗室李氏,赠永兴郡主。子三:经野、经国、经纬。
第34世上官经野【永徽(655)— ?】,字圣绩,(唐)。庭璋公之长子。官中大夫,袭爵天水郡公,妣韦氏。赠天水郡夫人。子:诚。夫妇合葬仪公墓旁。
上官经国【显庆四年(659)— ?】,字圣功。(唐)。庭璋公次子。官监察御史。妣薛氏,封江夏夫人。子:文。夫妇合葬仪公墓旁。
上官经纬【龙朔二年(662)— 开元六年(718】,字圣纶,又名丞纪。璋公三子。(唐)。官德州刺史,清廉刚正,有政声,享年67岁。 妣韩氏。子二:诏、万(字云虬,官隋州通判)。夫妇合葬仪公墓旁。
上官婉儿【麟德元年(664)— 景云元年(710)】,庭芝公女。仪公与庭芝父子罹难后,婉儿与母郑氏同羁掖庭,辨慧能文,习吏事,精诗书,“才华绝代,两朝专美”。为武则天皇帝所赏识倚重,十四岁拜婕妤(女官),秉机正,参理国事,“持称量天下士”,(大周)内政外交,无不参与决策。建议扩大书倌,增设学士,代朝廷品评天下诗文,对唐宋诗词的发展和繁荣起了极大的推动作用。婉儿虽无丞相之名,但有丞相之实。人誉:“中国历史上最有才气的女子”,“巾帼丞相”。
仪公才高八斗,满怀治国安邦之策。根深蒂固的儒家正统观念,忠君意识,导致了他的悲剧性结局;上官婉儿人丽才俊,位高权重,对武周和李唐王朝的巩固和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和巨大牺牲,最终还是成了皇权争斗的牺牲品。
张说对上官婉儿评曰:敏识聆听,探微镜理,开卷海纳,宛若前闻,摇笔云飞,成同宿构。古者有女史记功书过,复有女尚书决事言阀,昭容两朝兼美,一日万机,顾问不遗应接如意,虽汉称班媛,晋誉左媪,文章之道不殊,辅佐之功则异。”
第35世上官诏【垂拱三年(686)— 天宝八年(749)】,字棣谟(帝谟),又名承恩,经纬公长子。(唐)。官侍御史,开元中巡边升御殿中丞。妣孔氏,赠浪乐君。夫妇合葬仪公陵旁。子二;烨、煜。
第36世上官烨【开元九年(721)— ?】,字德明,韶公长子。(唐)。官拜起居郎、中书舍人,妣李氏。子二:文善(徙闽省邵武)、文祥(裔徙鄂湘)。
上官煜【开元十一年(723)— 贞元十四年(798)】,字德耀、又名应煌,诏公次子,享年78岁。(唐)。官麟州司马。妣马氏,封令人,子二:偕、传。 自仪公至烨公、煜公等五代祖,均葬开封府大野县析里乡大边村。陵园、田园委托申屠氏管理。
四 闽汀上官氏福州、光泽、邵武祖(37—49)
第37世上官偕【天宝十年(751)— 长庆一年(821)】,字志能,煜公长子,为上官氏入闽始祖。(唐)。公登元和四年进士,补官支度判官任福州户曹参军,定居福州。卒于官署,寿71岁。妣赵氏、刘氏。夫妇同葬福州鼓山麓官墓头。子五:甲遒(又名大遒,居福州高湖光德里,为福州系。妣王氏黄氏。裔有徙浙苏鲁皖)、乙遒(裔居榕、闽侯、永泰)、丙遒(徙尤溪、闽中各县)、丁遒、辛遒(裔徙福清、莆田、闽南、粤东)。
上官文善 烨公长子,徙邵武。子芳、菲。
从各谱的记载,凡闽浙赣粤上官(官)氏,多系偕公和文善公之裔。
第38 世上官丁遒【大历十年(775)— 会昌元年(841)】,字源初,偕公四子。精易经、堪舆、星相之术。(唐)。829年迁居闽北光泽上乡永宁里。妣练氏、黄氏、陈氏。为上官氏闽北始祖。子三:岳、峄、峰。夫妇合葬光泽永宁里福地门——燕子栖梁形。
第39世上官岳【永贞一年(805)— 大和五年(848)】,字申伯,丁遒公长子。(唐)。文宗拜镇南将军,居闽省光泽,葬南门陈家凹——燕子栖梁形。妣魏氏、郭氏。子五:器、豪(裔徙赣粤桂)、霸(有裔徙沙县三元、梅列、三明市、湘鄂)、泊、庞(裔徙赣苏皖)。
第40 世上官洎【长庆二年(822)— 中和元年(881)】,字周恒,岳公四子,为闽邵武始祖。(唐)。初授剑南马军巡轻宣置使,乾符间升邵武兵马统制,黄巢军进击浙闽赣。泊公奉朝廷之命,与子领兵勤王,力战殁于建昌城。朝廷追赠忠勇护国将军,天水郡公,赐下神庙食(即今黑面王)。敕葬邵武和平暖水窝墓碑题“上官四府君墓”。宋加封惠安善应王。妣张氏、龚氏合葬邵武平地官婆窝。子二:兰、榕。
第41世上官兰【会昌三年(843)— 中和元年(881)】,又名岚,字子芝,洎公长子。(唐)。唐末群雄并起,天下大乱。兰公战功显,拜建安东统制将军,从父勤王,881年与父同殁于阵,时37岁,追赠忠勇统骑大将军。兰公敕葬邵武和平暖水窝父坟左旁。妣陈氏。陈氏葬邵武和平长窝。子一:舍。
第42世上官舍【咸通六年(865)— (后梁)长兴四年(933)】,字友居,兰公子。(唐)。公精堪舆与医术。妣张氏。夫妇合葬邵武和平长窝。子三:仁万(裔迁浙江)、仁郁、延嗣(裔迁浙赣)。
第43世上官仁郁【大顺一年(890)— 乾佑二年(949)】,字德昌,舍公次子。(唐)。公以祖泽拜屯田衡水部中尉厢军充赞,奉谕使蜀,擢殿前建威都御侯。卸任后归邵武建北胜寺以自娱。妣黄氏。夫妇合葬邵武和平张坑——虞侯地。墓碑题“虞侯上官九府君之墓”。子二:保胄、保拱(官都御侯)。
第44世上官保胄【天福四年(939)— 景德三年(1006)】,字仲华,仁郁公长子。(后唐——宋)。官拜建安军别驾,妣张氏。子三:守富、文晓(官司马参军)、文深(官大常奉礼郎)。公妣分葬邵武和平张——莲花出水形。
第45世上官守富【显德四年(957)— 天圣元年(1023)】,字伯仁,保胄公长子。(后周——宋)。官拜合门使、光禄勋判大常府事,皆不就。后遥授台省司空,优老于家。公葬邵武和平张坑。妣黄氏,葬池隆陇。子四:应娇(官北部郎中)、君陈(官教练部丞)、有质、廷操(官都监御史)。
第46世上官有质 【端拱二年(989)— 嘉佑元年(1056)】,字文叔,守富公三子。(宋)。为首建“云樊书院”,招延文学,好善乐施,为朝庭造就了大批人才。以子凝通籍金阙,诰封尚书职方员外郎。妣黄氏,淑贤聪慧,明理学,精书画,有奁基一所,公妣创建“白莲堂”,为子孙读书处,聘严师执教,裔孙均魁。诰封黄氏祥符太君。次子凝公夫妇铸一巨钟,重达1400斤,上刻铭文以纪之。公妣葬邵武张坑——金钗形。子三:曾(官江陵司徒)、凝、陶(居南位柳树下,为南位之祖)。三子皆登进士第。有质公家族登进士22人,朝臣72人。
第47世上官凝【祥符六年(1013)— 熙宁三年(1070)】,字成叔,号闲居燕士。有质公次子。(宋)。庆历二年进士,初调安徽池州铜陵县尉,清廉有政声。离任,有数十叟阴送白金,公坚辞不受,如数退还。历知分宁、安丘,终尚书职方员外郎,通判处州军事。公所至有政声,操劳卒于任,享年58岁,诰赠金紫光禄大夫。妣高氏,封长乐太君,永嘉郡夫人。子四:垲(字彦明,嘉佑二年进士,官广东南路转运使);均、填(字彦珍,熙宁五年进士,官至台谏御史,风节凛然,升龙图阁侍制)、堪(江州司马)。凝公夫妇同归葬邵武张源曾祖陵旁。
第48世上官均【庆历元年(1041)— ?】熙宁三年(1070)进士,字彦衡,凝公次子,无神论者。(宋)。均公任开封府(一说北京)留守推官。为窦莘平冤,谪知闽光泽县。立义社,有政声。有巫托神能祸福人,致资甚富。巫称能使童子舞。均公摘树叶书己名,置童子怀中,戒勿泄露。巫百般作法,童子正而不动。均公乃焚神像,杖巫人,令邑中邪不干正。福哲宗初公为监察御史,遇事敢言,刚正不阿。如论罢青苗、裁冗官;弹劾蔡确、李清臣等污吏;罢诗赋取士等,皆切中时弊。官至金紫光禄大夫。徽宗时迁给事中,龙图阁侍制。著有《广陵文集》五十卷,《曲礼讲义》十卷、《奏议》10卷、《北史录》一卷。妣张氏;封硕人,杨氏封宁国夫人。子五:悃(官通史令)、憺(官宣教郎)、 愔 、 悟(字仲达,官朝请大夫,右文殿修撰),建炎中留守东京,金兵围城,誓死不降,城破被害。归葬邵武。恢(均公从子,元丰中登进士第,崇德中知深州,改知南剑州,移知徽州,专务仁爱,吏民怀服,官至中大夫)。宋神宗赐凝公、均公家族联:“南剑名臣第,西台学士家”。
第49世 上官愔【熙宁八年(1075)— ?】,字仲雍。均公三子。(宋)。政和一年(1111)中第进士,官朝请郎,赐五品服。靖康二年,二帝被金北掳,愔公上宰相书,拥康王赵构立,西入京师,以图复兴。官洛阳建郡,建炎中迁吏部员外郎。知南剑州。以刚正著政声。致仕。有《尚书小传》、《论语孟子略解》、《史统》、《史旨》等著。公任上生蟠,任迁金陵、徐州。殁归葬邵武和平。妣:伍氏、曾氏、彭氏。子一:蟠。
上官氏由福州徙居邵武后进入鼎盛时期。据邵武禾坪谱金榜记载:从唐末至两宋期间簪缨不断,冠盖相续,一时成为佳话。据查,受皇帝封赠者有泊、有质等17人:受门荫者悃、憺、悟等7人;榜眼1人;进士凝、恢、愔等62人;举人27人;两宋期间共有朝官显臣达160人。史称上官氏为天下世家,樵城第一家。诚谓:西台家声重振,邵武业绩辉煌。究其成因:最根本的是尊师重教。
五 闽汀上官氏宁化、清流祖(50—65)
第50世上官蟠【建中靖国元年(1101)— ?】,字谷,又名乃、盘、潘。愔公之子。(南宋)。宣和七年(1125)从闽邵武禾坪(和平)南迁汀州府宁化县泉上里新坊村定居,为闽省宁化县上官(官)姓之始祖。妣毛氏、令狐氏。子三:升、明、旺。蟠公夫妇葬宁化泉上新坊官地村。
第51世上官升【宣和四年(1122)— ?】,字申田,蟠公长子。(南宋)。升公为人正直、宽宏大量、好善乐施、德高望重,推为里长。妣陈氏,子三:统、益(淳佑三年举人,妣黄氏。籍虔化,回徙邵武,裔未详)、必克(字复之,一字师善,幼机警,八岁善楷书,逾冠领乡荐,累官全州录事参军)、升公夫妇同葬宁化泉上新坊村。
第52世上官统【绍兴十二年(1143)— ?】,又名万一,升公长子。(南宋)。乾道二年(1166)进士。端平二年任徐州府巨鹿知县。淳佑二年升金陵知府。宝佑二年卸任还乡。妣李氏、罗氏、邱氏。诰封宜人,居宁化石壁。初葬永定县金丰里陈东坑——狮形地,后迁葬宁化县泉上里升公墓右旁。子九:1、新(妣曾氏、叶氏,居新坊,裔徙陈家地,上杭县、粤北);2、留(妣李氏,居刘坑有裔徙闽中,粤五华等地);3、金(妣刘氏,居官衙坊,裔徙粤长乐、韶州府始兴和溉兴国);4、豪(妣吕氏,居下泉、豪坑,裔有徙闽武平,粤仁化和赣南兴国等地者);5、绎;6、修(妣涂氏,居修坑、路下,裔有徙闽浦城和湘宜章)、7、冠(妣俞氏,居热水官坊,裔徙闽南漳州);8、丰(妣张氏,居峰畲,裔有徙闽省永定、诏安,粤省大埔、长乐、英德等地)、9、炜(妣赖氏,又名满、尾,居魏坊,裔有徙湘鄂黔者)。
第53世上官绎【乾道三年(1167)— ?】,字天贞,又名虞、千五郎、念五郎,统公第五子。(南宋)。绎公与马氏香娘为宁化虞钦开基祖。夫妇建一祠堂,名曰“安基”。绎公夫妇葬安基祠花台背——乌鸦形。子一:友德(居虞钦,裔徙闽清流、长桐连城、上杭和粤东平远等地)。
第54世上官友德【淳熙十五年(1188)— ?】,字谊成,绎公长子。(南宋)。妣杨氏媛娘。子四:五一(字犹兴,有裔迁江西石城、瑞金)、五二(徙居上村)、五三(字犹闻,徙居官家墩)、五四(字犹荣,徙居铁炉坑)。裔有迁闽西、闽中各县,赣南各县、浙省临海、小芝;粤东、粤北和台湾、马来亚、新加坡等地者。友德公夫妇合葬马家庄军营内——海螺形。
第55世上官五二郎【嘉定四年(1211)— ?】,字犹润 ,友德公次子。(南宋)。妣叶氏五娘。五二公夫妇为上村开基祖。子三:六一(字宜刚)、六二(字宜匀)、六三(字宜茂)。夫妇合葬上村——巢凤形。
第56世上官六二郎【端平二 年(1235)— ?】,字宜匀,五二郎公次子。(元)。妣邱氏。子三:通郎、台郎、六郎(字志)。夫妇合葬父母巢凤形墓左侧。
从蟠公至六二郎公七代祖均居葬闽西宁化县。元、明、清以来,上官氏人在畏繁喜简和从众心理的作用下,逐渐衍生出大量的官姓人。闽汀之官姓是上官姓的简化和缩写,闽汀上官姓与官姓同祖同宗。
第57世上官六郎【宝佑五年(1257)— ?】,字本昀,六二郎公三子。(元)。原居宁化虞钦,后徙龙门官坊(今清流官坊),为清流县官坊上官氏始祖。妣赖氏四娘。公妣合葬北里半迳白茅畲——倒地人形。子一:十二郎。
第58世上官十二郎【至元十六年(1279)— ?】,字昱清,六郎公子。(元)。妣吴九娘、吴十一娘。公妣合葬黄竹岭陈地——寒虎咬尾形。子四:二郎、三郎、八郎、九郎。
第59世上官九郎【大德六年(1302)— ?】,字汶焕,十二郎公稚子。(元)。妣赖氏三娘。公妣合葬北里狄坑寨婆里侗——仙人舞袖形。子二:五郎、小九。
第60世上官五郎【泰定三年(1326)— ?】,字齐禄 。九郎公长子。(明)。 妣吴一娘 黄二六娘。公葬北里小塘——饱虎守肉形。两妣合葬北里狄坑寨婆俚侗——仙人舞袖形。子四:念一、念二、念三、念四。
第61世上官念三郎【至正二十七年(1357)— ?】,字德昭,五郎公三子。(明)。妣赖氏九娘、魏氏四娘、赵氏四八娘。公与孙定应、定通蔓里水东,美女梳妆形;妣赖氏、魏氏合葬仓盈里九君村野猪坑——猛虎驱羊形。子二:千益(千一)、千义(千二)。
第62世上官千益(千一)【洪武十四年(1381)— ?】,字子美,念三郎公长子。(明)。登成化十年乡贡进士。妣吴氏十七娘、赵氏四八娘。公葬清流罗口许家山——雄鹅寻水形;妣吴氏葬清流将凹塘——猛虎跳墙形,妣赵氏葬潮河。子三:定应、定通、定达。
第63世上官定达,生一子,上官太三郎。 -
第64世上官太三郎,妣魏氏,上杭开基祖,生一子德兴。-
第 65世上官德兴。妣严八娘。十六世纪初,明洪武由宁化迁上杭步云桂竹坪开基,夫妻同葬于步云梨岭下林家祖屋背头。小地名茅坪。未山丑向兼订朱,丑》分金,坐井宿二十三度,来艮寅水击乾,右边笔卦山形猛虎跳墙,生二子,长子均禄,次子均福。-
第66世上官均禄,妣陈三娘公省于顺帝五年乙酉岁葬于梨岭下中村,乙山辛向兼辰三分辛《酉,卯》分金,妣葬梨子坪午山子向兼丙三分丙《午,子》分金形雄猪落槽,生五子,长子定生,次子甫生,三子德贵,四子章寿,五子念三(步云邱山大平开基祖)。-
第 67世上官定生,居庙前,被人谋杀于广东兴宁县,属连城庙前官屋为祖,妣赖一娘,生一子宣德葬于汉坑,范福娘生二子,长子细苟,次子洪兴,陈二娘生一子子荣,陈葬于庙前中学篮球畅赖范均葬于汉坑水口。-
第68世上官细苟,妣黄四娘,生一子:杨福-
上官子荣(章云)清流开基。
上官宣德,庙前开基。
上官洪兴,长汀开基。
第69世上官杨福,妣陈一娘,生一子佛宝.
第70世上官佛宝,妣黄壬娘,生一子,富兴。
六十八至七十世因庙前开发,墓迁回大源祖屋边于一九九零年庚午九月十五日落葬。
第 71世上官富兴,妣邱四娘,生二子,长子景政,次子景权,公葬于洋稠细丰坑,妣葬于大源光山.
第72世上官景政,妣洪满娘,李满嫂,生三子,长子志宽,次子志权,三子志松。景政是大源开基祖。权迁泉州葬于外洋村枣树桥猪槽岭。-
第 73世上官志宽,妣杨一嫂,温氏生一子,仲八,志权移居吕溪后铺开基,志崇在大源坪坑开基无后。-
第74世上官仲八,妣华氏,柯氏,严三娘,华葬北坑角,柯葬平坑,公与严葬于大欧头,严生四子,长子天机,次子天富,三子天贵,四子天财。
第75世上官天机,妣江氏,谢丁金,公葬于洋稠竹凹头,形天鹅孵卯,妣江氏葬于白云山大洋头上形坑蓝孵蕊,生五子:长子永儒,次子永盛,三子永珊,四子永德,五子永开。
上官天富,葬于大源泥洋田,生二子:永周,永儒。迁浙江仙居县西郭洋村。
第75世 上官天贵,妣张桂香,明万历二十八年庚子二月初九辰时生,顺治元年甲申十月十五日丑时葬于福建省上杭县古田镇大源林麻地(原姓温人学堂背后),迁葬江西赣州兴国大平乡崇一里大龙机坑八形乙山辛向兼辰戊三分辛卯酉分金,生五子:永無,永逹迁浙江龍海市小芝镇;永通、永鳳、永祯迁江西省赣州吉安县。
上官天财,葬于半甲無嗣地。
第76世上官永儒,永盛均无后。
上官永珊,妣篮思赠,公葬于园墩背,葬于吴地茅坪,生五子:上奋,上源,上書,上敏,上起。开基清龍堂
上官永德(赐瑞),妣杨氏,葬于连城庙前江畲,子一:上铭,开基永興堂。
上官永开,妣温氏,公葬大源寨背头子山午向,祖祠瑞華堂又名大新房,生四子:上月(贤諒),上祥(贤训),上魁(贤诰),上爵(贤许)
........................4
赠言志、名贤传略
上官永金
福建邵武
赠言志
为人子孙,莫不欲表扬祖宗。然无德而称,诬也;知而不传,不孝也;传之不得其人,则文不足称,犹弗传也。斯三者,近世益难矣!吾先世,居有忠厚之贻,出无贪回之行,芳徽未泯,懿范犹存,虽巨制鸿篇未能概见,而流风余韵尚可追思。为赠言志。
名贤传略
仁郁公传字虞侯,五代初入闽,娶黄氏,系铁公之女。铁公者,名为峭,俗号铁公。九世祖与铁公交厚。因巢之乱,峭避巢同姓之祸,遁居和平鹳薮,生廿一子一女。巢乱炽,峭散各子远居,临行遗词曰:“信马登程出异方,随行到处立纲常。足离此境非吾境,身寄他乡是故乡。夙夜莫忘亲密语,晨昏须记祖蒸尝。功名富贵由人立,三七男儿当自强。”各子散居,只留三妻三长子、一女侍膳,将鹳薮居址与女婿居之,而黄氏尽居张毕街。鹳薮,今白莲塘是也。张毕街即今官坊圩是也。公葬张坑,乾亥山,巽巳向,黄氏葬峭墓侧。
有质公传字文叔,生于宋太宗端拱三年〖ZW(〗宋太宗无端拱三年,疑为端拱二年(989)之误〖ZW)〗,寿六十三。少年时出乡于寺下湾观稼,遇僧五人,各送明珠一颗。僧称自北来,今住北胜寺。次日往拜,不见五僧,只廊下新塑五罗汉,像方成,与送珠五僧形同。后生子凝,失一珠,及生垲、均、照、恢,其珠皆不见。公赠屯田员外郎,加职方诰命。公素诵《金刚经》不辙,葬张坑金钗形牙梳,案坎山离向。娶本里黄氏,赠祥符县太君。因当得黄姓起造白莲塘与子孙读书之处,吾家簪缨由此肇起,永为公夫妇祠宇享祀。黄氏葬竹头蜈蚣山蜓鱿,案坎山,屋基离向。吾家自十一舍祖以下,有质公以上,皆晦德不仕,至凝登进士,文明始开。公三子:长曾,住官坊圩,迁丑山,未向,屋址为北位。次凝,住寺下廷大窠,迁癸山,丁向兼〖KG1〗子午,为西位。陶住南市柳树下白蛇庙左,为南位。
拯祖传(载《府志》)祖字兼济,登庆历六年(1046)进士,调建宁县令,听讼明敏,奸黠无所肆其巧。迁知上杭,有政声,调衡州录事参军。其孙行,登元丰二年(1079)进士,知解州,号令明信。
基祖传(载《府志》)
祖字子固,登嘉祐二年(1057)进士。累官将乐令,操履可称。会寇吴恂起,授邑人廖思计,歼之。子公裕、公颖、族子公弼,皆登科。
恢祖传(载《府志》)祖字闳中。父照,均再从子。励志学问。元丰五年(1082)第进士。授潮州司户,再调富川令。用荐知芜湖县,转判吉州。崇宁五年春(1106),朝廷念河朔城守之重,诏择守臣,乃以恢祖知深州,以内艰去。起知南剑州,改徽州。当兵毁之后,疮痍未复,恢祖专务仁爱,多所宽贷,有甚不可者,乃峻临之,吏民怀服。晚丐祠,里居。胡安国上书宰相,言恢祖谙历世务多端重有守。遂以恢祖与杨时同荐。积官至中大夫,封历阳县开国男,食邑三百户,子柷,重和进士,终敕令所删定官。
涣然祖传 (载《府志》)
祖字文之,涣酉弟。绍定六年(1233),以涣酉禋霈恩将士郎,调鄞县尉〖ZW(〗原谱为“调勤县尉”,今据《府志》改“鄞县”〖ZW)〗,不畏强御,卒为权门所挤。吏部侍郎杜范嘉其节,特注无为军录事参军,谳狱多所平反。淳祐元年(1241)擢进士第。沿江制置使别之杰辟准备差遣〖ZW(〗原谱为“沿江制置使刘之杰辟,准备差遣”。《府志》为“沿海制置使赵以夫张宴饯行……就辟准备差遣”。今据《府志》《县志》和《宋史》勘正。〖ZW)〗是秋,元人围安丰,委涣然巡江西,犒师上流。敌退围解,升一阶。寻辟淮东幕,适敌兵深入,置使李曾伯遣诣采石置局通谍,时敌骑己抵城下,涣然为贼所袭,诡计宵渡达采石,自是书翰宵旦无阻,以功进一资。明年,奉命督运吴门,阅月运米六十万石,特除知全椒县事。右相赵葵檄人幕,会制使吴渊一见伟之,不听还邑,委书拟计理房公事,府中事难决者,咸折衷之。初,渊创立屯田,收绝产,使军民杂耕,奉行者过于搜括,和、舒两郡民胥悉叹,涣然力救止,辞气俱厉,渊改容谢之。改辟池悴,且谓涣然文士知兵,可为帅储,荐于上。擢迁戎簿。陛对,首言:“欲正朝廷,当正君心,欲明纪纲,当明公道。培善类以壮君子之脉,容直言以伸公论之气。”次言兵事以玩敌为戒。条奏守边三事,嘉纳。改胄监簿,寻转朝奉大夫。岁余,差知邵武军,乞回避。除司农丞,迁右司郎,以言者去。主管崇禧观卒。入仕三十余年,家无余资。(咸丰《邵武县志》有“崇祀乡贤”。)
名贤:
上官凝 : 字成叔,资禀刚正。内纯明而外简易。学务体要。为文不蹈陈迹。指画历代治乱得失有卓识。登庆历二年进士第。调铜陵尉。时部使者以苛察威所部,凝独不屈。使者怒捃之,无所得,乃愧谢。秩满,有老叟十数人送至境上。馈药数器,行数里发之,皆金也。追而反之。曰:“吾不私汝,汝忍吾私耶?”六年,调潭州司理参军。郡多滞狱,凝论决当罪,人无冤者。守常以喜怒轻重,凝数争之。守怒,凝争益力。县送盗七人,法当论死,凝觇牍察辞,觉中两人非盗。徐讯察之、果诬,立直之,人服其明,皇祐初,用荐为阳朔令,改知攸县、湖口县。又知分宁,豪右横逞里闾,凝治之不贷。有讼阅九年莫能决,凝至,旬日皆得其情。知安邱邑,有成向者,以殿中丞废居,干请侵渔,致资巨万,凝责数堂下,使伍累囚,期当穷治。会期族人亦为守受,向巧劾凝。追逮胥吏百余辈,验治无状,守愧为向卖,更辨析前章,置酒求解,凝不愠。曰:“余自信而已。”山东蝗,旁邑被害,凝境上有鸟万数,群食之,岁独稔。熙宁三年,迁尚书职方员外郎,通判处州。始至,守持法峭深,有不便,凝辄格之不下。其后,守有措施必先视凝意,故政皆近厚。未几卒。民为出涕。子垲、均自有传。崇祀乡贤。
上官愔:字仲雍,登政和二年进士第,主胶水簿,改监海盐镇,授泗州户曹,转封邱簿。宣和六年,除太学正。高宗即位,召至行在,差充提举巡行迎奉一行事务所干办公事。初,二帝北狩,愔上相府,请劝车驾入京,略曰:“都城自遭祸变,生灵嗷嗷无所归命者已八十日,酌之公言,参之入情,未尝须臾不在赵氏。自闻元帅康王统兵次于近境,无不欢呼延颈以望属车之尘。今天命所归,宜以时速即大位,备法驾,整车骑,西入京师,款谒庙社,慰安士民,然后搜简士卒,进贤黜奸,大明赏罚,则兴复之期可指而俟。窃虑进言者不知事体,或云胡骑在郊,不宜自近,或云京城摧坏,无以为固,是皆不然。今四方勤王之师不下数十万,若遴选统帅,列屯城上,远斥堠,明烽燧,矬人安敢辄犯;城堞虽经毁败,兵卫若严,众志成城,亦足以自固。又况四方盗贼所在屯聚,若大驾趋城,号令四方,与之更始,孰不革面而从?如闻止驻旁郡,万一奸雄别生觊望,其患甚大。中兴权舆在此一举)建炎二年,迁著作郎,特转承奉郎,除尚书吏部员外郎。绍兴五年,除知南剑州。州当建宁、邵武二水之冲,滩险水恶。愔请于朝,俾漕司佐费尽凿黯淡等九滩之险,二水以平。九年,召赴行在,以亲老辞。高宗曰:“联闻愔才名。促召之”。愔力乞辞,转朝请郎,赐五品服,寻卒。愔守南剑州,去乡不数程而亲故莫敢诣之者。代还俸禄无赢余,抵家行囊己垂罄矣。其生平为文清简,援笔立就,意尽即止。所著有《尚书小传》、《论孟略解》、《史统》、《史旨》。崇祀乡贤。
宧传:
上官垲:字彦明,凝长子。敏而好学,甫冠登嘉祐二年进士第,官至太子中允、广南东路转运判官。尚书叶祖洽称其才行过人,治有异绩。垲三子。恂,绍圣元年进士,历东阳郡丞、兴化军教授,憕、怡自有传。
上官恢:字闳中,父照,均再从子。励志学问,元丰五年第进士,授潮州司户,再调富川令,用荐知芜湖县转判吉州。崇宁五年春,朝廷念河朔城守之重,诏择守臣,乃以恢知深州,以内艰去。起知南剑州,改徽州。当兵毁之后,疮痍未复,恢专务仁爱,多所宽贷,有甚不可者,乃峻临之,吏民怀服。晚丐辞里居。胡安国上书宰相,言恢谙历世务,端重有守,遂以恢与杨时同荐。积官至中大夫,封历阳县开国男,食邑三百户。子祝,重和进士,终敕令所删定官。崇祀乡贤。
上官模:字规仲,恢长子。幼力学,以父荫补官,初调临江军仪曹,转封邱尉,移楚州土椽。秩满,当路交荐,改知句容县。未几通判抚州。适崇仁,宜黄县境盗起,官军惮险不敢进,贼益张。帅、宪二司檄模讨贼。模谋而有断,召诸将密授方略,分据地利,扼要冲,潜兵直捣其巢,贼酋就擒,余党平,众骇为神。事闻,降诏褒奖。模性仁恕,周急族党,久而弥笃。生平无所嗜好,闻入之善,极口称道,人咸以为长者。
上官憕:字正平,恺次子。少孤,事母孝。从叔父均学,刻意进修,元丰八年登进士第。调溧阳尉,改新息。用荐迁濠州录事参军,复丞永城县。廉而不刿,直而不矫,明而不苛,居官十余年,恬淡自守,未尝与物忤。卒于官。
上官端义:字方叔。少孤,自知问学,既长警敏。绍兴十七年释褐,以荫授惠安簿,确守廉介,俸入不供用,常取足于家。凡催科示之以信,民自乐输。调袁州参军,值岁饥,守委发粜,民或不足于直,出资助之。寻丞建安,摄浦城,瓯宁二邑,所到有惠政。
上官粹中:字得厚,一字醇叟,均再从曾孙。性诚直,不能容人之过,有不义辄面斥之。乡邻有争,诣粹中得一言而决。少力学先儒传疏及子史诸书,咸手自抄读。隆兴元年,以特奏名调增城尉,改武冈军佥判。郡将石选莅事下急,粹中委曲为论说,必当理而后已。同竂或以事忤,徐为解之,卒无他。零陵有重囚,狱久不决,粹中往推治,得其情,囚服无变辞。秩满,迁增城令。先是,粹中尉增城,民思之不忘,至是重临,动色相贺。粹中更勤恤民隐,奖进士类,劝农桑,兴水利。漕使林光朝以治状闻。未几卒。
上官基:字仲立,恢曾孙。少警悟,读书一再过成诵。乾道初,以父荫授安化尉,不赴,调监建康府仓。旧支大军粮多亏减,基至,惩其弊,军士德之。留守范成大荐其贤,以母忧去。调兴国丞,会岁歉,谷价翔踊,令欲候报始赈粜,基曰:“民无食,旦夕死,设有谴,愿身当之。”即计口给凭,远近皆得就籴,全活甚众。秩满,调衡州推官。州欠上司及大军钱迫于期,会守谋于基,基言:“衡阳附城邑皆巨胥揽税,久而不输,致民户徒挂欠籍。”以基监催揭,欠户姓名于市,第等立限,私揽畏惧,如期而至,不数日输及万缗。纳秋苗罢收受费,概量公平,百姓便之。丞相赵汝愚谪零陵,道经衡阳卒,时韩侂胄用事,沿余迓送者皆获谴,至是,台司不收营办,基独为之经纪其丧。守钱鍪上其治行于朝,迁提点铸钱司检踏官。嘉定元年卒。时汝愚子崇度守邵武,于其葬也,临穴哭奠。子铨,字衡父,好学能文。
上官贲:字济叔,淹贯经史,文辞秀敏,三领贤书。淳熙五年,该恩特赴廷对,授衡州常宁县尉,廉而有惠,盗贼屏息。调浮梁丞,郡县以事委决,务得其情,陂、塘、渠、堰多所修筑。擢贵州推官,丐祠得监南岳庙。致仕归,手不释卷,岁以囷米散贫族,如是者数十年。
上官必克:字复之,一字师善,愔曾孙。幼警敏,九岁善楷书,写《孟子》一通,略无差遗。十三而孤,事母孝谨勤问学,逾冠领乡荐。庆元五年,以恩授迪功郎监成都税务。会府商贾鳞集,征入甲他郡,前后侵渔不可胜计,必克钩察精明,吏不能欺,课额比常岁增二三。制置使谢源明、总领 刘崇之,运判黄环交章论荐,调全州录事参军,阅月卒。
上官损:字益之,恢从曾孙。五岁而孤,屹若成人,事祖母定省无违。祖母丧,衰毁不自胜。长向学,博极群书,为文典赡。庆元五年,以特奏名授武平簿,莅官廉谨,勤于职业,邑养济院为强民所占,损为复之。又立庐舍廪谷凡贫病之民与行旅无所归者,皆得就养。有盗诬旁居人分赃,狱己具,会损摄令事,察其冤,讯盗以所诬囚家何向,与屋之巨细若何,密遣工图之,与盗言殊异,盗乃伏,所诬囚得释,邑人大服。调宁远丞,未至卒。
忠节
上官洎:唐代,乾符末为镇将。时黄巢自浙东逾江西,破饶、吉、虔、信等州,乘胜凿山通道,趋建州。洎与子兰领兵勤王,誓以死报国,曰:“不收黄巢,九泉之下,不敢见先君)直趋建昌逆贼,力战死,子兰亦殁。事闻,俱赠将军,敕葬和平暖水窠。崇祀乡贤,子兰交祀乡贤。
上官均:宋代,字彦衡,凝次子。熙宁三年初,以策试士,均条对数千言。考官吕大临、苏轼拟第一。以策中诋新法,忤王安石,叶祖洽颇附会,廷唱遂以祖洽第一,均第二,授大理评事。元丰间,召对垂拱殿称旨,擢监察御史里行。会法官窦莘等谳相州富人子杀人狱,诏贷死,京师流言莘等受赇。蔡确引猜险吏,穷治惨酷,无敢明其冤。均是时方用确荐为御史,乃上疏论确持刑刻深,所辟官皆险薄,乞以狱事诏臣等参治。疏入,谪知光泽县。禁淫巫,创义社,政绩茂著。元祐初,再除监察御史。时议试士黜经义,均力论之,得不废。自王安石变法,天下骚然。至是详定差役法,均乞付台谏参定可否,并再疏请罢青苗,复常平。诏书慰安,中外宿奸旧恶置勿问台谏仍不得弹治。均言:“赏罚天下之公,姑息非政体,谏言御史,以言为职,当导之使言,未闻预诏某事当言、某事不当言。如天下事必待诏许而后得言,恐非朝廷福,乞追寝前诏。”又言:“治道宽与猛相济而已,熙宁以来,务为刻深,陛下临御,务存宽大,诸道监司,纵弛苟简,弊在过宽。愿明诏四方以宽不纵恶,恩不伤惠之意。”诏下其章,布告诸路。转承议郎。蔡确北硕盗贷官钱万计,狱既上,均请并正确罪。又劾罢张璪、李清臣。御史张舜民论边事,因及宰相文彦博,舜民左迁。均言舜民居风宪之任,许风闻,所言是,当行之;所言非,当容之,宜复其职。不从。台谏约再论,均谓事小,不当取必于上。王岩叟遂劾均反复,岩叟移官,均迁殿中侍御史。均在台职岁余,最为敢言,如释谒禁,裁冗官,特置试院,罢福建枪杖手,争买田募役之非便,请核举谏官及外监司之选,诸奏论悉关政体。至是引嫌乞罢,改礼部员外郎,居三年,复为殿中侍中侍御史。西夏自永乐之战,怙胜气骄,欲复故地。朝廷用赵〖FK(W〗〖HT6”,4〗〖SX(B-0.6mm〗占〖〗〖HT6”,4〗禸〖SX)〗〖FK)〗〖HT4”〗计,弃四砦,至是又请兰州为寨地。均疏谓:“兰州复弃,则熙河孤立难守,若继请熙河,将何辞拒之?宜治兵积粟,画地而守,使夏人晓然知朝廷意也。”章三上,竟不从。其后西事卒如均言。执政傅尧俞、许将、韩忠彦论事多同异,俱求罢。苏辙等以为言,诏罢许将。均言将以异论罢,谏官御史不敢异言,执政台谏,曲为随顺,纪纲法令,自此败坏,乞加苏辙妄言之罪。大臣指均为朋党,宣仁太后言,上官均无罪,乃出知广德军。绍圣初,召拜左正言,论治天下六术曰:“审好恶,辨邪正,察众言,谨政令,操要术,明赏罚。”又论吕大防六罪。章再上,大防遂斥。宰相章惇欲专政,阴去异己者,出吏部尚书彭汝砺,而召朱服为中书舍人。均上书力争,忤惇意,迁工部员外郎。徽宗即位,拜起居郎,入对陈治道四要,累迁给事中。太学生张寅亮应诏论事,得罪屏斥。均言:“寅亮不识忌讳,然志在效忠,陛下既招其来,又罪其言,恐阻多士之气。”寅亮得免。又言:“人主之学,在于知要而适用,愿于燕闲,观阅经史,以明义理之大,达治乱之体,因进退之臣,以考政治之得失,观群臣之声 趣,则义理邪正,判然别白。”疏入,忤旨。已而,当轴者复欲尽循熙丰法度,为绍述以风均。均持议忤执政,籍元祐党,夺职。政和中,复龙图阁待制,致仕,卒年七十八。子四人:悃、愔、憺、悟。愔、悟自有传。均天资刚方,以忠义为己任。四为御史,一在言施三以言黜。自崇宁初,以宫祠废,居淮南几二十年,寒暑手一编不释。卒之日,家无余资,待朋友之赙,始克殓;待朝廷之赐,始克葬。著有《曲礼讲义》二卷,《奏议》十卷、《广陵文集》五十卷。崇祀乡贤。
上官悟:字仲达,以父均荫调泰州士曹,累官秘阁修撰、京畿转运使。建炎三年,留守东京。时知济南府刘豫叛降金,金命豫节制京东兵马,遣人说悟,使降。悟斩其使,豫乃赂悟左右乔思恭、宋愿同说悟,悟复斩之。金人知不可回,乃遣河北佥军首领聂昌以兵来攻,悟悉力拒之,以势孤无援,城陷遇害。事闻,赠朝散大夫、右文殿修撰,官其后五人。崇祀乡贤。
上官涣酉:字元之。幼敏悟力学,登嘉定元年第,调蕲春尉,辟本州防御推官,又辟庐州观察推官。淮南制置赵善湘就辟本州,准备差遣,改奉义郎添差。通判镇江府。丹阳东湖塘岸圮,朝议修筑,命涣酉主其役。涣酉访诸故老,具得本末,规画有条理,旦暮躬,视惟谨。堤成,公私便之。除知真州,兼淮南运判。时岁有边警,涣酉至,急改筑仪真城,期月功集,役大费巨,而民无所与。又创立忠武军五百人,别为营垒,以壮守卫。预办一年钱米,又以羡财籴米万五千石,以备凶荒。淮阴,旴〖HT4”,5”〗日〖KG-1.5mm〗台〖HT4”〗运道梗,涣酉造舟,海运军饷以济,除淮南运判。越五月,梁成大以私憾劾之,诏赴行在奏事,力请祠去。端平三年,除知池州,兼提举江东常平茶盐公事。池阳江横六百余里,为备疏略,涣酉缮舟揖,治戎器,简卒立寨,以为江防。浮光失守,敌哨骑直抵江岸,后知有备,引去。涣酉莅政公平,无所回挠。巨室不便其所为,构言者劾之。朝廷知其无辜,除提举沂东常平茶盐公事,而言者不已,竟予祠归。淳祐元年,除右曹郎官,仍兼国用所参详官,力辞,遂免兼职。是时,二三大臣间隙已开,涣酉上章,首陈邪正是非之辩,次论屯田军政之弊。改尚书佐郎,迁将作监。尝因转对言兵财之权,当以宰相兼统,执政相与参决之,不必分为二。除大理少卿,寻升卿。复论国势,人才、运饷,流民数事。又乞令荆襄、湖南、两淮土著士子,不分沿边次边,并许赴武举试,量增解额、省额,以惠边郡士子。朝廷行之,迁起居舍人。涣酉馨竭忠忱,极言无隐,卒以孑立无依附,为当揆所忌,予祠,祠满,引年纳禄,不报。十二年,除右文殿修撰,提举亳州明道宫,谕旨云:“联方崇清约,以励委蛇之风;储老成,以副前席之想。吁章虽力,于体非宜。”宝祐二年,复上章请老,升集英殿修撰。致仕积阶朝议大夫、历阳县开国男。涣酉恬淡耻奔趋,仕已无喜愠。绍定、淳祐间,两忤时相,闲居十九年。晚立螭坳,卒罹谗口。初寓京口时,防江军失伍,富家被掠一空,过涣酉门,摇手相戒曰:“个官人不爱钱,不得犯”。上闻,寻以麾节起家。秩满归,卜居吴门,架屋数楹,匾曰“采菊”。董槐为记,有云“元之静退有守而不近名”,人以为确论。崇祀乡贤。
孝友
上官怡:字友先。为文奇拔,出语惊人。年十六,试太学第一,登元祐六年进士第。母老多病,晨夕侍奉,方暑,为驱蚊蚋,不寝或逾月,居忧哀毁。二兄继殁。奉嫂抚孤,敬爱兼笃。
上官一清:字介卿,祐六世孙。能文,性尤孝。父病咳逆几殆,一清祷天,愿以身代,视汤药,服劳任贱,衣不解带者累月,闻咳声惊起视状,泣下数行不能禁,痊始安枕。应万历三年贡,授浦城训导。尝以俸资遗家人曰:“吾叨禄养亲,毋营产也。”其每念冰忘亲如此。
官懋勋:字德甫。郡庠生。尝从丰城徐匡岳游,讲修身为本之学。母卒,庐墓泣血三年。崇祯间,举孝子,年七十八卒。著有《孝思录》、《孝经注释》。
上官涛:国朝,邑明经。性行高峻,尤笃孝。母病喘,父患疯痹,伴宿数载不入妻室,凡〖HT4”,5”〗饣〖KG-1.5mm〗亶〖HT4”〗〖HT4”,5”〗饣〖KG-1.5mm〗也〖HT4”〗药饵,以至厕所浣涤,亦无巨细必亲之,不假乎妻孥。及殁,哀毁逾常。待人尤厚,交游中有贫乏者,赒恤不稍吝。当路拾白镪五十,坐待遗者给之,不受谢。居城市,绝迹公府。见人善,称扬不绝口;闻人过,必婉为劝导,人咸称为笃行君子云。
儒林:
上官谧:字安国。为学务求义理,不事章句,既而从朱子游,益加涵养。以祖悟荫授会昌东尉,用赏循从事郎,调永州军事推官。谧为政简易,用法不深刻,民怀之。转知四会县,视事五日卒。崇祀张贤。
上官伟长:号阆风山人。与严羽友善,工诗。同邑人吴梦易,字潜夫,其诗亦派出于羽。朱正中,字叔大,号力庵,官至通守;黄裳,号则山及正中子汝贤,俱有诗集行于世。赖均,字仲秉,尝集郡人诗,名曰《碧环风月》,又著《素王世纪》等书。其族人有曰铸者,字成之,号竹庄,亦有文名。又有谊老者,字希贤,号南溪,本严氏子,出为赖氏后,为文慕三休而步骤之。
文苑:
上官祐:字周孚。明代邵武人,博学工词文。永乐十五年乡试第四,授新城教谕,擢弋阳令。谒选,卒于京。
方伎:
上官伯达:明代邵武人,善绘神佛人物、山水间,傅色精采,栩栩如生,令人观后起敬,曾为南京报恩寺画廊绘壁画。永乐间(1403-1424)北京宫殿成,召旨京师直,仁智殿作《百鸟朝凤图》,帝悦之,授官不应,以年老请归。现存于邵武博物馆宝严寺的壁画就出自他的手笔。
...............................................5
荣名志--贡生、监生、生员、荐辟、成化二十年、国朝、职衔、从九
上官永金
福建邵武
贡生
应;保;胜祖;孚;清;文学;英;巽;玉宣;爵;懋;惟贤;受;贞;呖;顾;道;仕;廉;祥;弘;崇;应秀;敏;缙;荣;倬;希稷;伟;任;誌;忠;希文;贤;荣。
仕征:讳廉,成化三年岁贡。〖JY〗
楼台景璋:大明,岁贡。〖JY〗
福地门应澜:甲午年,岁贡。〖JY〗福地门
世资:嘉庆二年由郡廪纳贡。〖JY〗杨里
金凤:道光十五年乙未恩贡。〖JY〗杨里
相临:同治庚午年由郡廪纳贡。〖JY〗杨里
相明:光绪丙戌年岁贡,庠名辰。〖JY〗杨家畲
监生
彦正(上磜);彦辉(杨里);文升(福地门);元秀,应庆,光仁,国焆,国炳,国火龙,国安,国兆,国钥,国扬,世駮,金铎(以上十三名楼台);光敦,光钦 国儒' 国珍(四 名 土非 下);金箕(监名映奎,前山坪);国泰,世濠,世漟,金恩(以上四名神仙坵);国鳌,国典,国显,国见,国纪,世漋,世清,世赟,世逊,世增,世亨,世松,金榜,金麟,金骥,金标,金敦,世法,紫琼,相荣(捐名),紫材(以上廿一名杨里);紫封(楼台);世应(排下);紫来(捐名清,由监加授儒林郎);金嵩(名嵩兴,前山坪);国拱(虞头磜);金诰(福地门);金毓,金奏,紫康(捐名胜),相书(捐名栋)(以上四名神仙坵);相会(捐名焕)继财(捐名高),相文(捐名汉,由监纳贡),相麟(捐名泉,由监纳贡),相辅(捐名端),继火(捐名炳),继灏(捐名朝宗,由监纳贡),继明(捐名昭。以上杨里)
生员
彦成,彦升(延平),仁忠,仕廉,景璋(邑廪),文锦(郡廪),尚琼,尚玘,尚玳,元宸(邑廪),元宰,元春,元泰,时宜,时偿,时俊,时全,时约,时顺(邑廪),时箴,荣仰,荣先,荣诏,荣祚,荣祉(邑廪),华衮,应澜,光麟,光谦,光鼎(增生),世修(邑廪),光宗,国俊,国器,世清,世循,世显(以上住楼台、福地门、神仙坵并贵州湄潭县),国钊,世贤(增生),世资(郡廪),金举金凤(邑廪),金龙(庠名瑛),金台(庠名树南);紫诰(庠名台星),紫鹤(庠名丙),紫兴(庠名霓),紫云(邑廪),相临(庠名炜,郡廪),相应(庠名煌),继嗣(庠名明,邑增生),(以上住杨里)。世藩(庠名周辅,住上磜),紫錞(武庠,名彪),相治(庠名翰,邑廪生),(以上住前山坪)。相儒(庠名景星,住炉洋坪上)。相明(庠名辰,住杨家畲)。
荐辟
子龄:官至建昌府知府。彦铭,官桂坪巡检。
景哲:官上虞税大使。诚:官至海丰县丞。伟长:官至通守,有传,见《府志》。
成化二十年
仕征:讳廉。初任象山训导,转升苍梧县知县。尚京:任广东惠州鹅埠岭巡检。元宸:捐授分发江苏试用知县。
国朝
荣任:任顺昌千总。国见:初任山东潍县固提司,复任青州府景芝镇分县。世资:郡廪贡,遵川楚例捐纳训导,历任福清、长乐、安溪、凤山、彰化五县儒学。〖KG2〗国俊:由举人大挑二等,任贵州兴义府安南县教谕。金麟:由监生遵川楚例捐纳即用未人流,在籍候补。相临:署理龙岩州学正堂。
职衔
世法:由监生捐纳分县。金凤:由恩贡授直隶州州判,由举人候选知县。金骥:由监生捐纳直隶州州同。金敦:捐名钧,由监生捐纳按察司照政。金诰:由监(生)捐纳府经历。
紫来:由监生捐纳直隶州州同。名清。(前山坪)紫封:捐名荃。由监生遵协黔例,捐纳分发浙江巡检。
紫材:捐名作栋。由监生捐纳同知衔。相临:庠名炜。由廪遵甘捐例,捐授即用训导。相荣:捐名。由监生捐布政司理问。继旺:捐名奎。由监生捐授分发江西巡政厅。郁:嵩兴公子。由监生捐授布理问衔。诰封二代。(前山坪)金堦:名登瀛府刑科吏员。(前山坪)
从九
应梅,金方,世椿,金竹,光清(僎宾),金王录(僎宾),国寿(僎宾)国振,国荣,国元,世昭,世守,金印(杨里)金庄,金星(捐名拱北),金彪,金堦(楼台),金〖HT4”,5”〗王〖KG-*8〗戮〖HT4”〗,紫铎(捐名铎,前山坪),紫献,紫方,紫湖(僎宾),相助,相近,继溶(捐名溶,杨里),相永(何林),相达(庚源山),玉堂,培,亮,云(前山坪),佩,尚(僎宾,前山坪),世龙(军功六品,福地门),相源(捐名瀛,赏戴六品军功,楼台)。紫阁:(校名鹏,邵武省立第六中学毕业。前山坪),紫琦(校名成,和平公立高等小学校毕业。前山坪)。继仲:校名鸿。邵武公立高等小学校毕业。(前山坪)继信:校名鹄。邵武公立高等小学校毕业。(前山坪)承汉:和平公立高等小学校毕业。(杨家畲)
.........................................6
荣名志--举人
上官永金
福建邵武
仲升:高宗绍兴十一年辛酉科〖JY〗禾坪
归:绍兴十七年丁卯科〖JY〗禾坪
端义:绍兴十七年丁卯科〖JY〗禾坪
泷:宁宗庆元四年戊午科〖JY〗禾坪
铭:嘉泰元年辛酉科〖JY〗禾坪
衡孙:开禧三年丁卯科〖JY〗禾坪
琚:嘉定三年庚午科〖JY〗
禾坪
涣申:嘉定三年庚午科〖JY〗禾坪
益明:嘉定九年丙子科〖JY〗
文正:嘉定十五年壬午科〖JY〗禾坪
涣元;理宗绍定四年辛卯科〖JY〗禾坪
桂发:度宗咸淳三年〖WB〗丁卯科
子寿:〖DW〗丁酉科〖JY〗禾坪
子元:〖DW〗丁酉科〖JY〗禾坪
鹗:〖DW〗辛卯科〖JY〗禾坪
宗可:〖DW〗壬午科〖JY〗禾坪
公明:〖DW〗壬午科〖JY〗禾坪
冕:永乐三年乙酉科〖JY〗光泽
旺:永乐九年辛卯科〖JY〗邵武
本:永乐十二年甲午科〖JY〗邵武
祐:永乐十五丁西科〖JY〗邵武
铭:永乐十五年丁酉科
肇和:景泰元年庚午科〖JY〗
国俊:榜名霖,道光八年戊子科贵州中式亚元〖JY〗湄潭县
世清:榜名仕清,道光十九年己亥科北闱中式〖JY〗湄潭县
金凤:道光十九年己亥科由恩贡北闱中式〖JY〗杨里
国器:榜名云,道光廿三年癸卯科贵州中式〖JY〗湄潭
.............................................7
荣名志--榜眼、进士
上官永金
福建邵武
榜眼
均:宋熙宁三年叶祖洽榜。
进士
升:真宋大中祥符二年己酉梁同榜〖JY〗光泽
师旦:祥符五年壬子徐爽榜〖JY〗光泽
凝:仁宗庆历二年壬午杨置榜〖JY〗和坪
直:仁宗庆历二年壬午杨置榜〖JY〗和坪
极:庆历六年丙戌贾黯榜。〖JY〗光泽
汲:皇祐五年癸巳郑獬榜。〖JY〗光泽
垲:嘉祐二年丁酉章衡榜。〖JY〗禾坪
基:嘉祐二年丁酉章衡榜。〖JY〗光泽
裕:英宗治平四年丁未许安世榜〖JY〗和坪
均:神宗熙宁三年庚戌叶祖洽榜〖JY〗南陂
济:神宗熙宁三年庚戌叶祖洽榜〖JY〗南陂
彝:熙宁九年丙辰徐铎榜〖JY〗横冈
裕:熙宁九年丙辰徐铎榜〖JY〗黄冈
敦复:元丰二年己未时彦榜〖JY〗光泽
行:元丰二年己未时彦榜〖JY〗光泽
公颖:元丰二年己未时彦榜〖JY〗禾坪
合:元丰五年壬戌黄裳榜〖JY〗横冈
恢:元丰八年乙丑焦踏榜〖JY〗禾坪
憕:元丰八年乙丑焦踏榜〖JY〗禾坪
雍正五年旨下,嘉其孝行,敕祀圣庙
怡:哲宗元祐六年辛未冯涓榜〖JY〗和坪
恂:绍圣元年甲戌毕渐榜。〖JY〗和坪
愔:徽宗政和二年壬辰莫俦榜〖JY〗和坪
绰:政和二年壬辰莫俦榜〖JY〗和坪
惕:政和二年壬辰莫俦榜〖JY〗和坪
维棋:政和五年乙未何栗榜〖JY〗南陂
致孝:政和五年乙未何栗榜〖JY〗南陂
柷:重和元年戊戌王昂榜
公举:重和六年戊戌王昂榜
閟:重和元年戊戌王昂榜问:重和六年戊戌王昴榜。
全节:宣和六年甲辰沈晦榜〖JY〗南陂
汝明:高宗建炎二年戊申孝易榜〖JY〗禾坪
烨:绍兴二年壬子张九成榜〖JY〗禾坪
骏:孝宗乾道二年丙戌萧克梁榜〖JY〗禾坪
简:宁宗庆元二年丙辰邹应龙榜〖JY〗和坪
涣酉:宁宗嘉定元年戊辰郑自成榜
涣然:理宗淳祐元年辛丑徐俨夫榜
子进:淳祐四年甲辰刘梦炎榜。
天锡:淳祐七年丁未张渊微榜〖JY〗光泽
知荣:淳祐七年丁未张渊微榜〖JY〗光泽
端修
世京
邵史
闳
(以上四人年榜未考)
愉:徽宗政和八年戊戌特奏名〖JY〗禾坪
龟年:徽宗政和八年戊戌特奏名
粹中:孝宗隆兴元年癸未梅英榜〖JY〗禾坪
莹中:乾道二年丙戌黄硕榜〖JY〗禾坪
泰亨:乾道五年己丑刘鼎榜〖JY〗禾坪
贲:淳熙五年戊戌赵点榜〖JY〗禾坪
伯忠:淳熙五年戊戌赵点榜〖JY〗禾坪
损:宁宗庆元五年己未谢藻榜〖JY〗禾坪
必克:宁宗庆元五年己未谢藻榜〖JY〗禾坪
发:嘉定四年辛未石继喻榜〖JY〗禾坪
琦:嘉定十年丁丑陈班榜〖JY〗禾坪
昂:嘉定十年丁丑陈班榜〖JY〗禾坪
知方:嘉定十年丁丑陈班榜〖JY〗禾坪
启宗:嘉定十六年癸未孝大同榜〖JY〗禾坪
应棋:理宗淳熙四年甲辰魏汝贤榜〖JY〗禾坪
庸:理宗淳熙四年甲辰魏汝贤榜〖JY〗禾坪
彦华:淳祐十年庚戌张一清榜〖JY〗禾坪
氵众:永乐十三年乙未陈循榜〖JY〗禾坪
淳公:延祐二年进士〖JY〗禾坪
..................................8
荣名志---门荫
上官永金
福建邵武
悃:均公长子,以父任官通议大夫。
儋:均公次子,以父任宣教郎。
悟:均公幼子,以父任泰州士曹参军,官至东京留守。有传,见《府志》。
模:恢公长子,以父任补官抚州通判。有传,见《府志》。
谧:悟公孙。以公任补官四会令,视事五日卒。有传,见《府志》。
基:恢祖曾孙。以祖任补官,终提举铸钱司检踏官。有传,见《府志》。
端义:以祖任补惠安主事。有传,见《府志》。
.....................9
荣名志---封赠
上官永金
福建邵武
洎:雍正五年奉旨,嘉其忠义,敕祀圣庙。
有质:以子凝诰赠屯田员外郎。
照:以子恢诰赠光禄大夫。
德铭:以子受诰赠监察御史。
子龄:以子琚诰赠奉政大夫。
堃:以子涣诰赠通议大夫。
仁忠:以子廉诰赠文林郎。
光贤:以子霖貤封修职郎。
光武:以子见敕赠登仕郎。
国见:以子资例赠修职郎。
世逊:以长子麟例赠登仕郎。以次子凤例赠征仕郎,晋赠文林郎。以三子骥例赠儒林郎。
金榜:以甥何秋涛貤封奉政大夫。
世卧:以孙作栋诰赠中议大夫。
世杰:以孙郁貤赠奉政大夫。
金禄:以子作栋貤赠中议大夫。
紫袍:以子炜貤赠修职部。
嵩兴:以子郁诰封奉政大夫。
........................................10
人物名传篇--邵武先祖名人汇集
上官永金
福建邵武
偕公以下人物
以上官仪为第一世排列
第八世 岳:丁遒长子,字申伯。文宗拜镇南将军,加封孝廉方正。
第九世 洎:岳祖之子,号惠安,又名文善,居邵武禾坪。唐末为镇将,与子领兵勤王力战死,勅赠忠勇将军。
第十世 兰:洎祖之子,字馨宇,从父勤王并殁于阵,追封忠勇统骑大将军。
第十一世自登:兴祖之子,居福州登唐靖国进士。
第十二世仁郁:舍祖长子为前将军,封虞侯,建北胜寺,详见郡志。
第十三世王卜公:特卿祖子,仕后唐,为衡洲司马。〖ZK)〗
德尧: 王卜祖长子,字钦明。仕后周,为太常寺协律郎,钦赐银牌。
保胄:仁郁祖长子,官拜建安军别驾。
第十四世
守富:保胄祖长子,字伯仁。官拜合门使,光禄勋判大常府事,皆不就。后遥授台省司空。
文晓:保胄祖次子,字通老,官司马,为司马系。
第十五世
奭公:松祖之子,官至承仕郎,为新宅系。
有质:守富祖三子,字文彬。为首建“云樊书院”,招延文学,好善乐施,为朝廷造成了大批人才。宋太宗端拱三年,以子凝诰赠屯田员外郎,加赠职方。起造白莲堂为子孙读书之所,其后设先祖于内,存烝尝田八十余石,以赡春秋祭祀。(从此培养出大批进士,成为望族。)(有传见邵武府志)
廷操:守富祖幼子,官至都监。
第十六世
拯:奭祖之子,字公济。登庆历六年丙戌科贾黯榜进士,官至将乐兴簿、建宁县令,又上元令,有贤声美政,卒於官,赠司农少卿。(有传见府志)
凝:有质祖次子,字成叔。生於祥符癸丑年。登庆历五年(公元1045年)壬年杨置榜进士。初调池州铜陵尉,六年调潭州司里,皇祐元年转贵州阳朔令,熙宁五年加尚书职方员外郎,处州通判。号间居燕土,有文集,以子均特赠金紫光禄大夫。(有传见府志)
第十七世
基:益发祖子,字子固。登嘉佑二年(公元1057元)丁酉科章衡榜进士。(有传见府志)(为光泽系)
辟:拯祖子,字伯通,以子爵赠通议大夫。
城:直祖子,宇彦宗,为东溪教授。(仪祖十七世)
第十八世
行:辟祖长子,字行可。登元丰已未(公元1079年)科时彦榜进士,官士农少卿,有异政御书褒美锡眘、有加战诸国史。
孙谋:城祖长子,讳致芳。登政和五年(公元1115年)何 榜进士。
祖授:品祖长子,讳惕,字元符。登政和二年(公元1112年)英俦榜进士。
公裕:基祖长子,许安世榜进士,官建州知州。
师斐:城祖幼子,讳伯忠,字金卿。淳熙五年,官中州文学。
公颖:基祖幼子,登元丰二年(公元1079年)时彦榜进士。
第十九世
允敝:行祖长子,字睿父,以世泽补将仕郎。
允若:行祖次子,字升父。初授安抚江东斡官,转朝散郎,邵州通判。
环公:孙谋祖长子,讳世京。官通判,居界首。
第二十世
观公:允黻祖子,字见远,以举发授迪功郎,补邵州南阳县丞。
临公:尤若祖子,字巨济。以世泽授官从仕郎,转升文林郎,和州观察推官,升授广州节度。
世公:允修祖子,字去华。官至潜江尉,转州武郎,致仕归家。
泰亨:广祖幼子,字德顺。乾道五年官终宁德县尉。
北曾祖支派世系内
十七世照:曾祖长子,字彦晦,以子恢赠光禄大夫。
十八世恢公:照祖长子,字宏中,登元丰八年(公元1085年)焦蹈榜进士,官至中大夫,加封历阳开国男,食邑三百户(有传见府志)
标公:昕祖幼子,字胜中,以世泽授迪功郎,漋兴府,靖安县簿。第十九世模公:恢祖长子,字规仲,以父泽授官朝请郎、抚州通判。(有传见府志)
柷公:恢祖次子、字和仲。登重和元年王昂榜进士,官至从仕郎。
楹公:恢祖幼子,字澜仲,官至迪功郎、池州士椽,奉旨封慈悟大师。
勋公:惇祖长子,字元佑。封将仕郎。
汝明:卿祖长子,字元象。登建炎二年(公元1128年)李易榜进士,官会昌尉。
汝舟:浩然祖长子,字元用。青州漕司,请举补国子上舍生。
辉公:标祖长子,字德昭,官至无为军通判。
拱公:标祖幼子,字元恭。官廉州太守。
第二十世
端彦:模祖长子,字美叔,以祖宏中公泽授官建功郎,兴国军司户参军。
端允:模祖幼子,字信叔。官建功郎,汉阳司。
端亮:柷祖之子,字晦叔。官至文林郎、常德府推官。
端修:楹祖继子,字正叔,官至朝奉郎,无为军通判。
端万:枢祖长子,字必大。官至承直郎,处州通判。
端敏:聘祖幼子,讳贲,字济叔。官至贵州推官(有传见邵武府志)
仲孚:勋祖幼子,名谥,官至四会知县。
端义:辉祖长子,字方叔。登绍兴十七年(公元1147年)丁卯科举人(授惠安主事,迁建安县丞),摄浦城、瓯宁二县,转泽州通判(有传见邵武府志)
第二十一世端已:辉祖幼子,字清叔。官保议郎。
壑公:端彦祖长子,字伯思。官至将仕郎。
基公:端彦祖幼子,字仲立。以父荫授安化尉迁提点铸造钱司检校官。
埅公:端亮祖长子,字伯启,以子贵赠通议大夫。
显祖:端修祖次子,字仁仲,官将仕郎。
嘉绩:端愿祖长子,名发,字元功。嘉定四年特奏名。
损公:仲升祖子,字益之,登庆元五年,特奏名,官授武平主簿。(有传见邵武府志)
抡公:仲本祖三子,字才之。两请乡贡进士。
知方:端成祖四子,字有勇。嘉定十年官迪功郎,监漳州南安改绍州曲江主簿。
琦公:随祖长子,字大寿,官授廉州文学。
若古:端义祖长子,字渔醛官至迪功郎,教授推官。〖HTH〗
第二十二世 铨公:基祖之子,字衡父。好学能文,官登直仕郎。
涣酉:埅祖长子,字元之。登嘉定元年(公元1208年)邓自诚榜进士。累官至朝议大夫,集英殿修撰,(有传见邵武府志)
涣申: 埅祖次子,字伯邻。嘉定三年(1210年)庚午科举人。
涣然: 埅祖幼子,字文一。登淳佑元年(1241年)徐俨夫榜进士,官朝散大夫兼右司郎中(有传见邵武府志)
申之:世南祖长子,嘉然三年(1239年)王宗洽榜进士,以特奏名授江淮制置司干官。
行孙:显祖长子,讳焕文,字全甫。登开禧三年(1207年)丁卯科举人。
涣发:洸祖长子,字和卿,官至将仕郎。
涣公:友直祖长子,字子宜,乡贡进士,补太学上舍生。
文正:嘉会祖子,名懋,字子勉,登嘉定十五年(1222年)壬午科举人。
应祺:嘉瑞祖子,字沦贾,淳佑四年(1240年)辰魏汝贤榜举人,官至通直部。
庸公:嘉猷祖长子,字时伯。淳佑四年(1240年)官终滁州司户参军。
启余:损祖长子,字平甫,讳烨登。始兴二年(公元1132年)张尤成榜进士,官至新淦尉。
彦华:抡祖长子,字德实。淳佑十年官宜黄县丞。
士延:允文祖长子,字智甫,乡贡进士。
济公:知方祖幼子,熙宁三年(1070年)与均祖同榜进士,(有传见邵武府志)
第二十三世 子由:应祺祖子,字景魏,壬子漕书魁补入太学上舍生。
可翁:彦华祖子,字当。任本路儒学教授。
韶公:嵩祖之子,字之美,领曹司乡贡进士。
渠公:晖祖幼子,字叔泰,号东溪。官新州知事,勅授将仕郎,浙江营田副提举。
实公:士达祖子,字克甫。戊午科乡贡进士。
涿:铎祖之子,字朝宗。嘉定三年(1210年)举人。
志昌:溪酉祖子,字先芝。预曹举官制翰。
志兴:涣然祖子,以父泽官将仕郎、入赘芜湖。
〖HTH〗第二十四世〖HTSS〗
德翁:志昌祖长子,字德远。官将仕郎。
葍:添祖幼子,字季千。丙戌敕授龙岩县丞。
文子:可翁祖长子,字载道,官兴化教授,著有《金帚录》,亦《在赶集》行于世。
武子:可翁祖次子,字武仲,幼能文,人称为“神童”。
汲公:钦祖长子,皇佑五年(公元1053年)癸已科郑解榜进士。
崟老:桐祖子,字元万。以武选官至承节郎。
西凝祖支派世系内
十七世 垲:凝祖长子,字彦明。登嘉佑二年(公元1057年)丁未科章衡榜进士,官至太子中允,广西路转运判官(有传见邵武府志)均:凝祖次子。生于庆历元年辛巳八月初一日酉时,熙宁三年(1070)登状元第,因敕陴王安石改叶祖洽为状元。策言祖宗多因循敬简之政,陛下即位,革而新之,安石以此语擢第一,直史馆苏轼谓洽媚时宰而魁多士,改均榜眼。公四为御史,知长安,及拜左正言,除给事中转朝议大夫,复集贤殿修撰。政和五年复龙图阁侍制,抗章老迁朝请大夫,以侍制致仕。恩封文安县开国男、食邑五百户、加开国子益封五百户。终于重和元年(1118)闰九月廿九申时享寿七十有八,敕封金紫光禄大夫。 著有《广文集》五十卷、《曲礼讲义》二卷、《奏议》十卷、《北使录》五卷,行于世。妣张氏,封硕人。继妣杨氏,策封赠宁国夫人。宣和元年(1119) 正月初五奉旨敕葬杨州江都县西兴乡中村江家源。大德三年,远孙元 宗以赡坟田卖与吴县丞,遂至连讼失祀。公幼读时途行常有人随伴, 归与母陈氏夫人语,夫人教次日途问:“随我者何神”忽有人答日:“我当街土地夫妇也,奉上帝命护持不敢离左右。”后人官为土地乞赐封 赠。敕封上官公土地当街里域真官,土地婆封淑德夫人。遂改张毕墟为官坊墟。公往邵城道经高岭,每往天赐白云盖顶,不为日所曝,故更 其名日:“遮岭”。建凉亭与人憩息,公为大辽国信使,出关每见云中黑 神在前拥护。荣归始建下神庙,代三王上表乞赐封赠而上官氏永为坛 越再建北胜寺与白莲塘为西北两房祀宇。生子五:悃、儋情、悟、愉。
第十八世垲祖长子,字孚先。登绍圣元年(1094)甲戌科毕渐榜进士。
憕:垲祖次子,字正平。登元丰八年(1085)乙丑年科焦蹈榜进士。(有传见邵武府志)
怡:垲祖幼子,字友先。登元佑六年(1091)辛未科冯涓榜进士,官至礼部员外郎。(有传见邵武府志)
悃:均公长子,字仲久。以父泽任官通议大夫。
憺:均公次子,字安道。以父泽授官宣教郎,累赠朝议大夫。
愔:均祖三子,字仲雍,登政和(1112年)壬辰科莫俦榜进士。授将仕郎,官至尚书吏部员外郎。绍兴七年(1137)转朝请郎,赐五品服(有传见邵武府志)
悟:均祖四子,字仲达。以父泽任泰州户曹参军。官至东京留守。(有传见邵武府志)
愉:均祖幼子,字仲悦。登政和八年(1118)戊戌科特奏名。
第十九世焘:恂祖之子,字光叟。以世泽官从政郎。
黯:怡祖之子,官至朝奉郎。
勋:悃祖长子,字和叟。以世泽补官从政郎,浙江提邢司干办公事。
熙:憺祖幼子,字明叟。以世泽授官迪功郎,赣州司理参军,满秩考转文林郎,衡州节度推官。
然:愔祖之子,字旦叟。官至陵州干办提刑。
黝:悟祖之子,字庄叟。以世泽补官大中大夫。
点:愉祖之子,字沂叟,以父泽任官承直郎,主管华州云台观。
方弼:〖HT4”,5”〗忄〖KG-1.2mm〗胥〖HT4”〗祖之子,字武叟。又名公弼,淳佑十年,特奏名。
第二十世诜:寿祖之子,字德邻。官至安抚司。
诚:熙祖长子,字信甫。以祖泽授官承信郎,韶州录事参军。
谊:熙祖次子,字宜甫。以世泽授官迪功郎,庆典加朝奉郎,赐绯鱼袋,致仕。
谓:然祖之子,字景行。以吏部愔祖泽授文林郎。官通判信州军事。
谧:黝祖之子,字安国。从朱熹文公游,以祖泽官,任永州军事推官。(有传见邵武府志)
第二十一世 缙:谕祖长子,字华章。居绍兴,登宏治年间贡生。
一清:谊祖长子,字介卿。以选贡授北直满城训导。
一克:谓祖长子,讳必克,字复之。庆元五年(1199年)以恩授迪功郎,调泉州录事参军。(有传见邵武府志)其后子孙迁居建宁县鲇坑村。
一飞:谧祖长子,字鹏翔。甲戌以乡举授官承信郎,领河南安抚司干官,转承议郎,陛授福州佥判。
第廿二世
澜老:一泰祖子,字澈中。以海运捐授承直郎,廉州合浦县丞,元兵革命,弃官居乡。
浚老:一清祖子,讳应宿,字肖嵩。崇祯四年岁贡,补官福州训导。
济老:清祖次子,字安民。省命授邵武路提举。
铨老:一清祖三子。官从仕郎。〖HTH〗
第廿三世志善:济老祖子,字复昌,号正齐。省命授福州海口盐场司管勾,宣议郎。
志仕:铨老祖长子,字复礼。为樵溪书院山长,著《颜乐口今齐》稿。
第廿四世
忄匀 寿:志忠祖子,字忠甫。著有《元理易数》,自号“寿山居士”。
第廿五世
淳:伦祖之子,字本厚,登延祐二年(1087)进士,原任广东肇庆府推官。
子继:忄匀 寿祖子,字子经。以子贵赠承德郎户部请吏司主事。
子龄忄匀 简祖长子,字昌祖。洪武中充礼生,补福建布政司,知印举茂才授应天府丞兼管上林苑,以事谪温州税司,永乐元年(1403)复升建昌知府,积阶中顺大夫。
子明:忄匀 简祖幼子,字勾章。补儒学上金生,以省命授营田大使。
第廿六世 琚: 子继祖长子,字志贞。永乐十二年(1414)甲午科举人,乙未科陈循榜进士,官至户部郎中。(始居邵武南门)。
祐::子龄祖长子,字用孚。中永乐丁酉科经魁,授新城教谕,乙酉充山东考试官,正统戊午(1438)升弋阳令,著有《鹤林》等集。(传见邵武府志)
第廿七世钦:琚祖之子,字文敏,官至登仕郎。
肇和:祐祖长子,字乘中。中正统庚午(1450年)科举人
南陶祖支派世系内
十七世彭:陶祖次子,讳合,字永叔。登元丰五年(公元1082年)黄裳榜进士。
第十八世 忭:墩公长子,讳敦复,登元半时彦榜进士。
彝:墩公幼子,熙宁九年丙辰徐铎榜进士,官左奉议郎,佥署武安军节度判定厅公事。
恽:墀祖次子,字启中,官至中训郎。
第十九世:闵:彝祖之子,字嘉行。政和六年(公元1116年)举人。
式中:恽祖长子,字仲迁。官安巡检。
第二十世粹中:宪祖幼子,字醇叟。隆兴元年(公元1163年)以特奏名调增城尉,改武冈军佥判,秩满迁增城令。(有传见邵武府志)
莹中:容祖长子,字宝谷。乾道二年(1166)官终贺州文学以博学著。
归:冲祖长子,字梦叔,登绍兴十七年(公元1147年)丁卯科举人。
骏:适祖之子,字德敏,登乾道二年(公元1166年)肖克梁榜进士。
第廿一世
好问:宝中祖幼子,讳问,字志敏,登重和元年(公元1118年)王昂榜进士。
知荣:延俊祖次子,名公举,登重和元年(公元1118)王昂榜进士。
保公:璠祖之子,乡贡进士。
泷:珖远祖幼子,字彦祚,庆元四年(公元1198年)举人。
第廿二世: 龟年:知荣祖子,字龄老,名全弟。登宣和六年(公元1124年)沈晦榜进士。
应仲:茂实祖长子,讳公陟,大观四年(公元1110年)释褐科诏举人行出身。
绰公:嗣康祖长子,名公绰,字允宽。登政和二年(公元1112年)莫俦榜进士。
子元:宗臣祖长子,字辉乡。绍兴丁酉科(公元1157年)举人。
子寿:宗臣祖幼子,字弥乡。绍兴丁酉科(公元1157年)解元。
子进:世臣祖子,字仲虎。登淳祐四年(公元1244年)刘梦炎榜进士,官萍乡县尉。
彦明:邦基祖子,讳升,登祥符二年(公元1009年)梁固榜进士。
彦忱:沉祖之子,讳闷,登重和元年(公元1118年)王昂榜进士。
简公:淼祖之子,字居敬,登嘉定元年(公元1208年)郑自诚榜进士。
云龙:啧祖子,讳邵史,字泽卿。官通判。
第廿三世师旦:子进祖子,字景国。登祥符五年(公元1012年)徐爽榜进士。
铭公:北辰祖幼子,字叔锡。嘉泰元年(公元1201年)举人,授和州县令。
第廿四世仙:焕祖子,讳伟长,号闻风山人(有传见邵武府志)
明代 伯达:画家,善绘神佛人物、山水画、曾为南京成报恩寺画廊绘壁画,永乐间,北京宫殿成,召旨师直仁智殿,作《百鸟朝凤图》。
...........11
宋故旌德县君梁夫人墓志铭并序
上官永金
福建邵武
朝请郎、尚书考功员外郎、云骑尉、赐绯鱼袋郑济撰。
承议郎、尚书礼部员外郎、赐绯鱼袋胡份书
夫人梁氏,致政承议郎上官照之妻,前知深州、朝请郎恢之母,赠旌德县君,世为邵武人,由父、祖而上饶于财,为大姓,不求仕宦。夫人少则顺静明悟,遇事立判是非,族人异之,谓当得良士以归。及笄,适承议公。公隐约自居,雅好读《左传》、《记》,不事资产,家无十金之藏。夫人复幼失怙,恃赖伯氏岁时资给之,由是相与警戒,力成其家,训勉诸子以儒学。而朝请君克承厥志,自草角来书从师,涉数千里之远游太学,间归施往返仅……,①十余年其衣襦裤夹皆夫人手自纫绽,而资用倾奁中所有畀之,惟恐其匮乏而不得专意于学也。他日朝请君果以学行知名,艺中高选,登元丰八年 (1085)进士第,通舍闺籍,封夫人寿昌、永康二县君,三加令赠。崇宁五年(1106)春,朝廷赖河朔城守之重,有诏慎择守臣,朝请君以才被选守饶阻,奉夫人以安舆就养,彩衣朱轿,辉映慈颜,岁时般嬉,儿孙满前,寿考且宁,甘旨如意,有亲者荣之。大观二年(1108)八月十九日,夫人以疾卒于郡舍,享年七十有七。子男三,长早亡;次朝请君;次憧,亦从学不懈;女一,适进士黄轩。孙男四人,日桓、日枢、日祝、日榛,皆秀爽有立志。孙女、曾孙女各一人。夫人平居以纯素礼法自守,不喜奢华,不尚靡丽。事舅姑惟谨,营妇功必勤,凡家事无大小必亲之。族人见其贤,谓有常德也。朝请君护夫人之柩以归,政和间葬于邵武昼锦乡和平里之原。予以朝请君为旧交,而报份最厚,以其所以知君者,故知夫人足贤。嘱以铭,宜毋辞。乃为铭日:
顺静而明,妇德夙成。子业于儒,贤母之俱。享荣受祉,令德寿岂。既和且宁,燕及孙曾。惟德之常,于初不忘。孰间其光,有铭孔彰。
...............................................12
芦阳明应广祐王庙记
上官永金
福建邵武
君子有志于斯民者,不以死生易其志,故生为循吏而死为明神。为吏以治民,民歌颂之,天子则嘉其课最而明陟之;为神而福民,民奉祀之,天子则优其祭秩以宠褒之。吏率三岁一迁,去虽见思,世久则泽息。惟神作镇一方,小大承祀,永永万年无也。明应广祐王,守温陵,葬邵武,皆异代事,载之《祀典》,叙记详矣。温陵听讼之棠无复存者,而昭武血食之庙日益以严,自侯而公,自公而王。仰其威灵,凛凛有生气,水旱祷祈,时雨时旸,民心益虔,相与谋报。且谓财非己施,力非己出,朝夕不时瞻奉,乃心慊然。因设其像,随所在以祀之。千室之邑,三家之村,祠宇相望,居者行者,或塑或绘,香火弗绝,凡有所为必决于王而后敢从事。呜呼盛哉!绍兴元年 (1131)范汝为盗据建安,冬十月,分其徒剽掠邵武,陵提携妻子避于芦阳,山径斝确,扪萝而上,其地皆黄茅白苇,独东南林木森然,望之有异,曰: “噫!前涧后冈,龙首之藏,岂仙圣所宅邪?”有告者曰:“此王祠也。”明日斋戒,躬谒祠下,潜心默祷。而祝史谨伺王意,手持杯珓掷之,云:“吉!”是时南城亦复,捕寇奔突及境,众惧,莫知适从。既而二寇远遁,桴鼓不鸣,安堵如故,咸归德于王焉。居民梁氏率其族来言曰:“兹庙募众缘而成,成于政和甲午(1114),逮今七闫,粳稻常丰,鸡豚自肥,疫疬不作,兵火莫起,非王我私,实鉴于诚。惟僻居深山穷谷中,缙绅先生足迹无一至者,故庙未有记。愿书其事,以待后观。”陵自念去国流落,遇难而免,无以答神贶,因书以遗之。实二年二月十五日也。
左朝奉大夫、充右文殿修撰、提举临安府洞霄宫、赐金紫鱼袋季陵记并书
左奉议郎、主管临安府洞霄宫上官愔篆额
左中大夫、提举亳州明道宫、历阳县开国男、食邑三百户上官恢立石。
...............................13
文子祖所撰《社稷坛碑记》
上官永金
福建邵武谱
社,为天下之通祀;农,为天下之大本。春秋祈报,尊严之至也。昭武社稷坛,旧在城西南禅山之顶,政和中尝移县西。绍兴壬戌(1142),会宰受遄复其旧。本朝初定,江南邻寇未靖,郡邑调敞,旧坛鞠为榛莽。初,廖守邦杰创建郡社于西北,至是亦废。岁时行事,守令始合祀于樵岚门之右,拔竹剪蓬,取具造次,风雨震凌,绵蕞特甚,礼鲜克终,而神亦不我格。大德三年(1299),李候来尹兹土,越明年,太守将有事于社稷,俾县治之。李候捐俸为倡,爰复故址而新之,治坛于中。以石为主者各一,坛之前则亭之,以为行礼之次,亭之北则庐之,以为受胙之位。环以两庑,树以众木。门焉,以降神也;庖焉,以涤牲也,甍栋翚飞,丹艨相照。经始于六月之甲子,讫事于八月之社。太守乃帅其属以落之,荐献雍容,礼腆神歆,岁则大熟。于是邦人以迁复分合之不常,立碑以纪其事,庶几侯之嘉绩亦相与垂之于无穷。余承乏邑教,目击斯美,因不辞而为之记。
......................................14
宝林寺记
上官永金
福建邵武
元丰二年,均外祖高公新其里宝林寺之钟楼,时均为光泽令,属识其事。后二十余年,殿宇寝敝,佛像隳剥,远迩观者不足兴肃敬之心。均之舅氏暇日步其庭,仰视栋宇,恻然流涕,曰:“此吾父之遗构也,讵可废而弗完欤!”新于绍圣丁丑(1097)而成于元符己卯之岁(1099),穹崇翼张,金碧层出,巍如焕如,瞻望以严。世之学浮屠者,其持说必高,其索理必妙,小天地而短古今,卑儒术而陋庄老之学。及细察其行,或蹈众人之所愧,何也?彼徒逐末而玩华,以夸耀世俗之耳目,安知体蹈之实哉!其泥于报应之说者,至疑所见而信所闻,捐昭昭之行而冀冥冥之福,岂不重惑欤!舅氏幼为儒学,识远行纯。即壮,厌科举之累,散迹邱园,冥意势利。白首,事亲谨顺弗违。友其兄弟,怡怡如也。际于友朋乡闾,温温如也。虽未尝玩浮屠之书,肄浮图之教,其于体蹈之实,盖有得于中矣!至于敬向严奉之成,岂有意于报应欤!盖恂恂承考,曾不以初终存殁少易其志,其孝弟信义洁然高蹈之趣。逮今四十余载,系官京师,不克从落成之会,瞻栋宇而承话言。至于泉石之清润,烟霞之明晦,溪山松竹徜徉憩游之地,犹可概而想也。舅氏名傃,字子正。
元符三年(1100)十月既望
上官均记
.............15
经 籍 志
上官永金
(偕公以下名人《著作》录)
上官均:邵武人。著有《曲礼讲义》二卷、《奏议》十卷、《广陵文集》五十卷、《北使录》一卷。
上官愔:邵武人。著有《尚书小传》、《论孟略解》、《史统》、《史旨》。
上官彝:邵武人。著《麻姑集》二卷。
上官祐,邵武人。著《鹤林集》。
官懋勋,邵武人。著有《孝经注释》。
上官伯达,邵武人。画家北京宫殿作有《百鸟朝凤图》。
官献瑶,安溪人。著作有《读易偶记》三卷、《尚书偶记》二卷、《尚书讲稿、思问录》一卷、《读诗偶记》二卷、《周官偶记》六卷、《礼仪读》三卷、《表服私钞并杂说》一卷、《春秋传习录》五卷、《孝经刊读》一卷、文集六卷、诗集二卷。
上官周,长汀人,著作有《康熙南巡图》、《晚笑堂诗集》、《晚笑堂画传》、《画传》。因年代久远,加上“三次的灭顶之灾所致很多祖宗的著作失传,由于时间仓促,到出书时还未找到有关以上名人著作,望诸位宗亲留意在大城市的图书馆,博物馆中觅寻。
..................16
历修宗谱主修人员纪名
上官永金
福建邵武
历修宗谱主修人员纪名
一修:宋建中靖国元年(公元1101年)初作
彝、器、洎、守富;
二修:宋绍兴十二年(公元1142年)
模、粹中、端敏、端彦;
三修:宋嘉定十五年(公元1222年)
文子、启宗、琦、知方;
四修:宋端平二年(公元1235年)
范、本、琚、旺;
五修:明成化十三年(公元1477年)
总裁:仕徵、讳廉、仕镛、景璋、京尚、尚丑、景铉;
编纂:文锦、文升、元宸、元爵
参校:尚玳、尚章、元爵。
督理:元吉、元斗、元盛、元旦;
佐理:尚直、元和;
族长:仁甫;
房长:仁中、仕钟、仁恭;
族正:仁纪、仕宏、元宰;
六修:清乾隆二十一年(公元1756年)
董首:光泰、光艇、光德;
总裁:华衮、光鼎、国赡;
编纂:国燥、国煌、国烨、世漋
参校:光道、国盛、世清;
督理:应周、应芳、应老、国球。
提纲总理:世漋;
族长:华衮;
族正:光鼎;
房长:华广、华旋、应进;
七修:乾隆四十八年(公元1783年)
董首:光道、国烨、国典;
总裁:国燻;
编修:国、世德、世柳、世逊;
参修:国典、世椿、世安、金举;
佐理:国兰、光玲、光得、国庆、国经、国权、国 钅礼;
提纲总理:光道、〖HT4”,5”〗火〖KG-1.5mm〗毕〖HT4”〗;
族长:华广;
族正:华庾、光道;
房长:华纯、应周;
八修:清道光二年(公元1822年)
董首:光炳、光宙、国志、国芳、世漟、世洪、世瑄、世尊、金会、紫勋;
总裁:金 应粦 、金 凤;
编纂:国宝、世安、世富、世风、金心、相儒;
参校:世椿、世旼、金骥、金龙;
总理:世桥、世駮、世 皑、世〖HT4”,5”〗韦〖KG-1.5mm〗华〖HT4”〗 ;
各支监梓:世汪、金心、光远、世安、世富、金鸾、世皑、金接、金环、世棈
提纲总理:国〖HT4”,5”〗钅〖KG-1.5mm〗仑〖HT4”〗 、世飏;
族长:应标;
房长:应发、光立、光洪;
分理:光远、国训、国洪、国玻、国臻、紫贵、紫煌;
九修:清咸丰二年(公元1852年)
董首:国俞、国荣、世连、必广、金艹庄 、金敦、金铣、相友;
总纂:金风;
总裁:金骥、金龙;
编修:世谐、世瑞、金风、金城、金回;
参校、世旼、金台、紫雄、相临。
督理:国希、国顺、国训、世寿、世旭、世淳、世厚、金端、金致;
监梓:国贤、世兴、金秦、金法;
分理:国谨、世旋、世德、金学、金带、紫和;
族长:光发;
房长:光馀;
梓书:吴金秀、郭克明、黄集祥;
十修:清光绪戊寅四年(公元1878年)
董首:国优、世法、金赞;
总裁:金钧、相临;
纂修:紫诰、紫兴、紫封、相启;
参校:世应、世藩、金台、紫鹤、紫炮、紫伟、相攒、相治;
监刷:金濠、紫浩、相助;
总理:世法:紫献;
督理:金萤紫珍、相荣;
分理:〖ZK(〗国能、国明、世煌、世恩、世京、世绳、金风、金祥、金奏、金荣、缘应、紫辂、紫梧、相熘、玉标、群举、远孙;
祠董、世恩、金萤紫伟、相荣;
族长:国荣;
房长:世南、世煌;
梓书:黄家森、盛炜;
十一修:光绪三十四年(公元19 08年)
董总:继旺;
董首:世忠、世财、继溶;
总裁:继嗣;
参校:相治、相会、继灏;
纂修:金漏相呈、相池;
总理:紫康、继溶。
监刷:世忠、金寇;
督理:金良、紫发、继明;
分理:世财、金楷、金财、紫茂、紫兴、紫康、相贤、相达、相书、相英,继发;
祠董:金良、相镛、相贤、相会、继明;
族长:国能;
房长:世添;
梓书:新城九源饶振邦
十二修:民国十九年(公元1930年)
族长:金堦;
房长:紫唐;
总理:金堦;
分理:继芬、金昆
庶务:紫培、兴明;
总纂:相治;
分纂:金堦;
誉录:紫琦、继仲;
对稿:紫培、旺兴、耀辉、承永、继勤;
监修:紫琰、茂兴、继明;
十三修:中华人民共和国54周年(公元2003年)
族长:和安、相虞;
房长:继其;
主编:道兴、德发(水山);
编委:中兴、相贵、永金、继明、承松、承教、承泳、承伯、道贵、道兴、道文、道明、道恭、德发;
校对:道兴、道贵、中兴、德发;
总务:永金、道安、道华、中廉;
监修:相虞、永金、相贵、承教、绍其、承泳、德贵、中兴、德发;
二00四年三月四日
.....................16
十一修宗谱序--十三修宗谱序
上官永金
福建邵武
十一修宗谱序
唐赠忠勇将军惠安公,乃我迁邵始祖也,世居和平石马街。历六世而至宋,(有质公)以子凝赠职方员外郎。文彬公者,世守清德,常深植桂培兰之谋,故其时以经义、策论而掇巍科、登仕版者指不胜屈。邵郡溯世家,惟官、龚二姓为最著。居今日而仰前徽,窃叹书香大启,贻谋者远匪第为一时计也。光绪戊申岁(1908),吾宗续修家乘,翰隔百里,开刷旬余,始谒杨里祖庙,观各司厥事者俱有条不紊,翰为欣慰者久之。询之父老,乃知前届与修诸君子俱己捐馆。翰自揣谫劣,前既附骥,今复得参末议,自夏徂秋,斋宿祠宇,虽吾宗不我遐弃,窃愧无能为役焉。第清夜自思,不禁慨然有感曰:“修谱犹修史也,非擅三长者曷足议此,愿同宗博雅诸君子匡所不逮,庶乎聿观厥成。”今吾宗星罗棋布,求所谓掇巍科、登仕版者罕觏。如《善行志》,新添者不过十之二三,《烈女志》新添者尚得十之四五,殆扶舆郁积,磅礴之气不锺于须眉而特锺于巾帼欤?抑文章经济之华始于深闺,盛德之所积而终发为凤阁之骏业鸿勋欤?虽然,犹有说焉。狄武襄不祖梁公文,文山不宗潞公,识者韪之。他如崇韬妄拜汾阳墓、马总谬附伏波,后率以攀援巨室为荣,此尊祖反诬祖,敬宗反乱宗,先哲弗为也。今复以游韶公为始祖,惠安公为始迁祖,文彬公暨成叔公为支祖,善因者亦同善创,夫复何言!且翰所旦夕祷祝者,祖泽至今千百余年,以剥极必复之理推之,当必有“宴罢宫花满壁,朝回牙笏盈床”再者见于将来者,惟蕲我文彬祖支下云礽书香弗替,庶科甲蝉联,簪缨鹊起,或法西台侍郎之像绘凌烟,或仿龙图侍制之奏议堪传,列祖列宗在天之灵实式凭之,则子姓兄弟群仰副先祖植桂培兰之至意,增光家乘者良多,是则翰所厚望也夫。
光绪三十有四年(1 908)岁在著雍涒滩菊月谷旦
四十四世裔孙翰、谱名相治盥手敬撰
十二修宗谱序
郭崇韬妄拜汾阳墓,马总谬附伏波后,是盖妄攀旁支荣显之祖认为本支嫡脉之祖。既以他人之祖为己祖,则置本支嫡脉之祖于何地?岂孝子仁人所忍出此哉!故狄武襄不祖梁公文,文山不宗潞公,是为得之。吾族自楚国受姓以来,历汉晋迄隋,代有伟人。第谱以征信后人,世远年深,稽考难得其实,不若近征唐宋,旁览府县志,更为的确无疑。兹修断自游韶公为始祖,成叔公为支祖,犹孔子删书断自唐虞也。先达创修至十一修,或有以岳公为始祖者,以贤公为始祖者,遂致世代参差不齐,难言实录。而凡例、条规之详审精密,源流支系之脉络分明,先人固已颇费心力。第校对非出一手,不无豕亥鱼鲁之处,故必细心参考,讹者正之,疑者阙之,出以公慎详审之思,未敢苟且从事。尝见有以片言只字、微讹小错致贻数世之患者,谱岂易言续修哉!语云:“家规严于国典”,先人拟定规条,均已准情酌理,无庸擅更。若凭一己之喜怒定罪之轻重,则个人之论非公论也,奚足取信后人也。故因其所当因,非敢师心自用,贻讥大雅,敢质诸当时之共襄斯举者。
民国十有九年岁在上章敦牂榴月
谷旦 四十四世耳孙相治盥手敬撰
十二修宗谱纪事
古人以三十年为一世,故修谱以三十年为期。吾族宗谱修自戊申岁,距今二十三年重修,似可从缓,且以祠中存款因为同宗官长泰等争白莲塘凝公祀田,涉讼数载,所耗颇巨,对于修谱经费拮据颇艰,咸具畏心。但查阅族谱,自咸丰壬子年(1852)始与光邑杨里同修,彼时吾族读书者少,参与其事者不过对稿而已。至光绪戊寅年(1878)十修暨戊申(1908)十一修,族侄相治与二三子同参厥事,路隔百余里,凡遇疑难之点,即欲咨询,往还为艰,故从其略。且历届纂修,均为杨卿公支下子孙,关于各祖坟山、祭产,阙漏甚多,源流世系舛错不少,甚至以文晓、文深、廷操各祖支派列入南陶祖谱系,又以十七世误为二十一世,以廿七世博公误为廿九世。至于亥豕鱼鲁,不可胜举。虽是纂修者之疏忽,然参与其事者亦难辞其责也。惟修谱一事责任颇重,非老成宿儒不能任其事。族侄相治现已年逾七旬,再过数年则精力益衰,故族谱之修更不容缓。爰于清明与诸君子提议,族人虽知经费支绌,却皆欣然赞成。但仓卒之间,远者未及联修,惟虞候砾杨和公支下、卢阳杨思公支下同修,四月中旬开刷。堦虽滥充总理,从诸君后,但为家务所累,不得耑心从事,惟有嘱令同事诸君悉心核对旧文,疑者仍存之,未敢擅行删改,讹者正之,阙者补之,繁者删之,堦亦同参末议·。斯谱之成,诸君与有力焉。第限于经济,诸事撙节,致诸同事枵腹从事。总其事者为有槐耳。
民国庚午年闰荔月 四十二世裔孙金堦谨志。
十三修宗谱序
国家修史,地方修志,宗族修谱,
由来已久。谱牒,是历史文献资料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份。历代纂修的宗族谱牒,不仅是一个姓氏宗族的蕃衍发展史,也是一个国家和地方历史发展演变的缩影和映证,更是史、志的补充。官修的史、志,对于一些地方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尤其是地方的文化诸如建筑、民俗等内容,或限于篇幅,或疏于采编,或认为不足为道而不屑收入,于是或遗漏,或摒弃,或寥寥几字,挂一漏万。较之官修的史、志,民间以宗族为单位修纂的宗族谱牒往往内容相对要丰富翔实。先人纂修的宗族谱牒遗存至今,既是历史文物,更是珍贵的历史文献资料。今日的学术界,对各地遗存的历代谱牒已予以高度重视,许多学者正致力于收集、整理、研究工作,潜心挖掘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积淀。
我邵武和平上官氏宗谱,自北宋建中靖国元年(1101)至民国十九年(1930)共历十二修。先人纂修宗谱,纵横捭阖,广集博采,去伪存真,筛选求正,下了多少功夫,费了多少心血。在“十年浩劫”的“文化大革命”中,又有族中的有识之士冒险将《闽樵和平上官氏宗谱》等旧谱予以保存,乃有如此丰富、翔实、完整的历史文献资料遗存,既有文物价值,又有史料价值,实是先人留给今人和子孙后代的一份珍贵历史文化遗产。〖KG2〗我和平上官氏宗谱,民国十二修迄今已7 3年。此次我家族理事会又续修家乘,实乃承先启后、弘扬民族文化之善举。共襄此举的上官理事会成员,规划图谋,寻访搜求,呕心沥血,夜以继日,诚如旧序所言:“谱岂易言续修哉!”此举不惟传承了历史文化,亦欲子孙后代识源流、辨昭穆,更望后人发扬光大,继往开来,重振家风。善莫大焉,功莫大焉!〖KG2〗我上官家族,历史上曾数度辉煌,尤其两宋期间,蝉联相继,历代簪缨,“宴罢宫花满壁,朝回牙笏盈床”,号称“天下世家”。中华民族有五千年文明史,但又有几个家族能有如此足以炫耀古今的辉煌历史?
我上官家族的历史渊远流长。上官之得姓,可以追溯到2200多年前的战国时代。楚国有名子兰者,为上官邑大夫,乃以上官为姓。秦统一后,上官家族稍作迁徙。汉初,高祖刘邦欲壮关中,尽召天下豪杰人关,上官氏乃迁徙陇西天水郡(昔亦称上邽,即今甘肃省天水市)。汉昭帝时(公元前86一前7 4年),有上官杰官拜右将军,封武阳侯,以武功而显赫。杰的儿子名安,官拜车骑将军,封桑乐侯。安的女儿为汉昭帝的皇后,宣帝尊为皇太后。*宋建中靖国元年彝《序》言:“安女为昭帝后,安亦拜车骑将军。已而与霍光争权,父子不胜。安娶霍氏,独遗腹子一曰期。”明洪武元年本厚《序》则为:“其后,右将军、封安阳候杰以武功显女为汉孝昭帝后,宣帝尊为皇太后。杰子安,拜车骑将军,封桑乐候。杰因与甥霍光争权,父子不胜。霍氏独遗腹一子名期。”二说相左,暂存疑。安娶霍氏,遗腹一子名期。期之孙名繇,平帝时(公元1—5年)为典簿丞。繇生铉,铉生瑶。瑶为东汉章帝时(公元76—88年)司隶校尉。至七世孙资,桓帝时(147—167)官谏议。资生兼,兼生胜。胜为三国时蜀国太尉,生二子:名茂,名先。上官先迁徙东都洛阳,号“东祖”;上官茂还居上邽,称“西祖”。
我和平上官家族系东祖上官先之后裔。东祖生子名岩,为晋朝黄门侍郎。传四世又生回,为后周*此“后周”当为南北朝时的“北周(557—581)”。襄城太守。回生贤,为邠州太守。贤生宏。宏为隋朝比部郎中、江都宫总监,因而住居扬州。宏的儿子上官仪,*据《辞海》载:上官仪(约608—664),初唐诗人,字游韶,陕州陕县(今属河南)人。贞观进士。官弘文馆学士、西台侍郎等职。永徽时(650一6 55)见恶于武则天,麟德时(6 64—665)又被告发与废太子忠通谋,下狱死,籍其家。《旧唐书·上官仪传》:(仪)工于五言诗,好以绮错婉媚为本。仪既显贵,故当时多有学其体者,时人谓之“上官体”。唐太宗贞观间(627—649)进士,官拜西台侍郎,高宗时(650一683)曾任宰相。仪生二子:长庭芝,次庭璋。庭芝为周王府属,封秦州大都督,庭璋官太仆卿。因罹武则天之祸,兄弟俱陷囹圄。庭芝娶御史中丞郑崇素之女,生女昭容。*按彝《序》,昭容当为上官仪之女,按本厚《序》则为庭芝之女。二说相左,暂存疑。上官昭容官翰林,以才华闻名,深受皇帝的宠爱,因此,她去世的母亲郑氏也被追封为荥阳郡一品夫人。后来,天子省悟了上官仪的忠心,追封他为楚国公,把他的像画在凌烟阁,又封赠上官庭芝为天水郡公。庭璋生三子:长名经野,为中大夫,封天水郡公;次名经国;三名经纬,为德州刺史。经纬生子名诏,为侍御史。诏生子名煜,为麟州司马。煜生子名偕,字志行,唐宪宗元和四年(80 9)以进士任福州户曹。从煜公以上至仪公共五代,俱葬河南开封府汴梁城大野县析里乡大边村,偕公以下都住福建。偕公卒于福州,葬福州崱劣冈。偕公生四子,幼子名猷(丁道),擅长风水术,溯闽江上游寻找定居地,最初居住光泽永宁(当时光泽属邵武)。猷之长子名岳,始迁邵武和平上乡。岳公生五子,第三子名霸,定居光泽,第四子名洎,定居和平。我上官家族是晚唐时上官岳迁居和平后蕃衍发展的邵武一支望族,和平的上官后裔,以岳公为和平始迁祖,亦尊洎公为开基祖。〖KG2〗上官洎,字用恒,号惠安,唐末为镇将。乾符间(8 7 4—888)黄巢起义,洎公携子上官兰领兵勤王,直趋建昌(今江西南城)围剿,父子俱战死,归葬和平王墓墩。朝廷闻知,追封其父子为忠勇将军。兰公生子名舍,舍生三子:长仁万,谱已佚;次仁郁,字虞侯;三子延嗣,出赘江西饶州。仁郁生二子:长保胄,居和平;次保拱,居汀州热水。保胄生三子:长守富,次文晓,三文深。守富又生三子:应桥、教练、有质。〖KG2〗有质公生于宋初,耕读持家,立德修行。自有质公以上至舍公,皆托迹和平,隐德不仕。有质公生三子:曾、凝、陶。凝登庆历二年(1 04 2)进士第。宋代和平上官家族科甲蝉联,人文迭起,主要就是曾、凝、陶三房的子孙后裔。
和平地方,锺灵毓秀。孕育了无数英才人杰。宋代,我上官家族盛极一时,明《嘉靖邵武府志》卷八《选举》载:“于宋则言天下科第之盛,必曰:邵阳矣夫!”而邵武科第之盛,又当首推和平。和平科第之盛,又首推上官一族。文子祖所撰《序》云:“和平登第,自凝始均魁亚。”《白莲堂记》云:“其后子孙凝、垲、均、恢、怡、愔各祖登甲第者二十二人及荫显宦三十六人,唐宋迭登进士七十二人。”贲公《序》亦云:“惟我始祖将军以下,子孙蕃衍,或学或仕,或荣登科甲,位公卿大夫以至丞、参、簿、尉者不可悉数。”南宋绍兴十七年(1147),恢公九十大寿,“同朝以叔伯、兄弟、子侄七十余人。”明洪武元年(1368),本厚公《序》又云:“曾、凝、陶三房,一堂父子、兄弟、叔侄继登进士二十二,(当)朝名宦七十二。其余分枝开派,科名皇榜,簪缨一.百六十。宋朝一时迭盛,彰彰仕版”。
宋、元、明、清近千年间,和平上官族人或流宦异方,分居城邑,或因鼎革兵燹而颠沛流离,散处他乡,今后裔已遍布海内外。近年来,已有部份外地宗亲前来寻根认祖,但仍有许多地方未能取得联系。血浓于水,中华民族素有重视血缘不忘根本的传统。今后,散处各地的上官宗亲,当饮水思源,常回祖地祭扫祠墓,和平当地的族人,亦应以骨肉亲情为重,对外地宗亲,久间不疏,频来不拒,庶几方显天下上官是一家。
上官乃系复姓,但今各地不少上官族人将复姓“上官”改为一个单宇“官”,实属不妥。建议各地上官族人仍恢复“上官”姓氏为好。
和平前山坪裔孙 道贵、道兴、道恭
和平黎舍裔孙 中兴
邵武城区裔孙 永金
桂林杨家畲裔孙 德发(水山)
同拜撰
公元二OO四年春
......................17
旧谱原序
上官永金
福建邵武
旧谱原序
绍兴壬申岁(1152),吾兄粹中肄业时习斋。一日,慨然曰:“自大小宗派不行于世,人忘族系,良可痛也。予欲推明宗谱,列为一书”。贲因而赞之,于是得族中旧谱,细按世系编次,十三代昭然,开卷成书,又列相图,记诸姓名,衔位于其后,联亲合族,靡所或遗,得敬宗睦族之大谊也。贲仰稽吾祖,其来远矣!凡天下姓氏,书史皆云上官氏出自楚大夫子兰,、涖官著绩,胙食田地,赐姓上官氏。厥后子孙有仕于汉者,继武于南北两朝,降及李唐,又有宰相楚国公者,继之以侍从台谏,忠国孝家,班班可考,载诸青史,诚不诬矣!逮李唐之末迄于五代,其间缙绅不断,适遭乱离之世,避地东南,谱多不能全载。自始祖将军洎者兄弟始盛于邵武,支分派别,与居光泽者同一源也。惟我始祖将军以下,子孙蕃衍,或学或仕,或荣登科甲,位公卿大夫以至丞、参、簿、尉者,不可悉数。后之子孙,或流宦他乡,或散居城邑,今已百十余家。有能录此宗谱,代复一代,传于无穷,俾子孙悉明世系之所自出,其有补于风教者多矣!视昔汉之金、张,晋之阮、谢,唐之韦、杜,亦不过是也。矧吾宗自金紫光禄大夫振迹之后,曳紫拖朱,蝉联接武,历历可考者如此。近年以来,预荐书而居魁列者,每有其人,逆卜他日又岂无绍休声而奋起者哉?凡在宗盟,尚思有以副其望焉。
绍兴十二年(11 4 2)岁在壬申六月十有五日甲子
和平诸孙,宣教郎、贵州节度推官贲、字端敏再拜谨书。
旧谱原序
盖自三代以还,赐而为姓,汇而为宗,衍而为派,大都类然,稽余上官氏,按《唐宰相表》谓:“出自楚子兰,为上官邑大夫,遂以为姓”,确有明徵。降及李唐,又有侍从台谏楚国公继其后,其间或显或晦,或远或近,不可胜记。余小子,虽登甲第,受职有司,未始不由祖宗默相之力也。倘使谱有不明,忘其由来,子孙之罪乌可逭乎?第欲修明宗谱,不在纂组雕辞,而在访求实迹也。于是展转思维,寻访祖宗源本,乃得彝祖、敏祖旧所藏之遗编,从而参考之。又索甲子所编之次,自四将军洎祖以下一世至七世共为二图,七世以下派为十四世。内有先祖讳有质,生三男,子孙蕃衍,列为三图,长曰曾下曰恢,曰柷,曰汝明,并及进士第。恢官至中大夫,封历阳开国男,累赠父照为右光禄大夫,用荫补官者九人。次曰凝,下曰垲、曰均、曰恂、曰憕、曰惜,并登进士第。和平登第,自凝始均魁亚。廷官至朝散大夫、龙图阁侍制,文安开国男,累赠父凝金紫光禄大夫,用荫补官者十二人。末曰陶,下曰土单、曰彭、曰埙、曰墀,俱登仕籍。以下业儒甚多,乡举代不乏人,余因世次有感,独详此三派,备诸记载,期与后贤共振前徽云。
裔孙文子敬撰
旧谱原序
十一世上官恢,登进士,官累中大夫,封开国男历阳郡。公寿登九十,同朝以叔伯、兄弟、子侄七十余人,回署笑而援笔书联于堂左右。题曰:
宴罢宫花满壁;
朝回牙笏盈床。
复语子侄辈日:“予家上官一族,堪名天下世家耳!凡我子孙,顾姓氏而取名号,得异日绍祖业以佐国家,须用荣名正号,万不可混禽兽、卑贱等字,与姓倍理,而自取亡绝之患。勉之!勉之!”
时宋绍兴十七年(1147)正月十五日书于“追远堂“匾说翁遗笔(说翁即恢公之号)
旧谱原序
尝闻:“国有史,使异世帝王得知兴衰;家有谱,使历代子孙得考源流。故日:治国治家,法虽异而理实同也。”夫人承祖功宗德,绵祀攸长,分枝衍派,经千万年而能不失其传者,此皆仁人孝子追述其事,载有谱存然耳。大凡代之兴也,人文迭起,文武盈朝,功业建于当时,声闻流于后世,留名典籍,班班可考。及其衰也,或因鼎革之后乱离而更移族籍,或颠沛之余斥逐而变其姓名,或至衰弱贫贱而家世失传,竞使故址荒废而无可稽,坟墓失碑而无可识,或子孙而继姓他人,或他人而承祀宗祧,颠倒错乱,宁不惜诸。予不敏,读古礼知诸候不敢祖天子,大夫不敢祖诸候,于是胙之土而命之氏。故昔日:公子展而为展氏之祖,成季友而为季氏之祖。我祖谱祖楚王,子兰授封上官大夫,斯得之矣。但谱修于唐宋,历今己成蠹简残编,及遭元兴兵燹之余.,十仅存有一二,今拾而编成一帙。索古源流,知予族肇自颛帝之后,至楚郡为子兰,授封上官大夫,此子孙因之为氏。及泰併六国,楚亡,稍徙之。汉兴,高祖欲壮关中,取天下大族豪杰入关,令居天水郡,即今陇西上邽是也。其后,右将军、封安阳侯杰以武功显,女为汉孝昭后,宣帝尊为皇太后。杰子安,拜车骑将军,封桑乐候。杰因与甥霍光争权,父子不胜,霍氏独遗腹一子,名期,自后家声少微。至七代孙资,于桓帝时拜郎中,有直名,生兼。兼生胜。胜为蜀太尉。太尉生二子,曰茂,曰先。先徙东都洛阳,号曰东祖。茂还居上邽,号曰西祖。予家世东祖之后,祖讳先,生子曰岩,为晋黄门侍郎,传四世生回,为后周襄城太守。回生贤,为邠州太守。贤生宏,为隋比部郎中、江都宫总监,因居扬州。生仪,事唐太宗,以文章显,拜西台侍郎,遂相高宗,复还居陕,生二子:长庭芝,次庭璋。芝为周王府属,封秦州大都督。璋为太仆卿。遂因武后之祸,兄弟俱陷。芝娶御史中丞郑崇素之女,生女昭容,官翰林,见宠,材名显世,故母郑氏犹封荥阳郡一品夫人。其后,天子省西台之忠,追封仪为楚国公,图形凌烟阁,赠芝为天水郡公,家声复振。太仆生三子:长经野,为中大夫,封天水郡公;次经国;幼经纬,为德州刺史,生诏为侍御史。诏生煜,为麟州司马。煜生偕,为福州户曹,即今省会布政也。自煜以上及仪,凡五代,俱葬河南开封府即汴梁城大野县析里乡大边村。偕以下俱住福建。偕卒于官,葬福州闽县崱屴冈。偕生四子,幼曰猷,善堪舆,始就上游寻居址之地栖焉。初居光泽永宁,生子岳。岳生五子,三曰霸,肇光邑之祖;四曰洎,迁和平。洎生子兰,父子为唐将军,有功福建等处,并没黄巢之乱,俱赠忠勇将军,敕葬和平张坑暖水窠,乾亥山,巽巳向,名实现载《邵武府志》“忠义传”之首卷也。此系和平始祖,墓碑题日:“上官四府君墓”。兰葬下城。兰生舍,舍生三子:长仁万,谱亡;次仁郁,字虞侯,五代时人,葬张坑,铭“九府君墓”;三延嗣,出赘江西饶州居之。仁郁生二子:长保胄,居和平;次保拱,居汀州热水。胄生三子:长守富,次文晓,三文深。其守富又生三子:长应桥,次教练,三有质。以上五代皆托迹和平,晦德不仕。〖KG1〗〖KG2〗惟我祖有质公生宋初,以耕读持家,立德修行。生三子:长曰曾,次曰凝,三曰陶。长住官坊圩,次居寺下廷大窠,三居在城南关柳树下白社庙左。凝登进士,累官至尚书参军,始赠质公以屯田员外郎,加职方诰命。凝生四子:长垲,登进士,官累太子中允,广南东路判官,葬前山坪,后冢墩上因建慈瑞坟庵。次均,第状元,因策忤宰相王安石,谏罢青苗新法,遂以叶祖洽为状元,均置榜眼,官累龙图阁侍制,特进文安县开国男,食邑五百户,初封银青光禄大夫,加封金紫光禄大夫,谥文安。公敕葬扬州江都县西兴乡中村江家源。曾生子照。照生子恢,进士,官累中大夫,封历阳县开国男,食邑三百户,金紫光禄大夫。陶生子土单。土单生子合,进士。其家曾、凝、陶三房,一堂父子、兄弟、叔侄继登进士二十二,(当)朝名宦七十二,其余分枝开派,科名皇榜,簪缨一百六十,宋朝一时迭盛,彰彰仕版,以“报德堂”、“白莲堂”充为祠宇,《府志·乡贤》并有明徵。昔宋时称上官氏为“天下世家”,岂独称武阳为巨户者。比特数公生长用事于宋中统太平之日,非若李忠定公值流离颠沛之顷,力匡宋室,中流砥柱一人。纲,乱世之忠臣。凝、恺、均、恢,当宋正运兴隆之际,与韩、苏文藻齐名,治世之良臣。均遇安石不善,坐苦于元祐之党。以此视纲,治乱虽殊,而其忠良则一也。宋末,予族愔、黝诸公皆以显宦为谗谮所黜,但斯文道脉永不失传。〖KG2〗予和平凝公后裔。凝生垲,垲生怡,怡生黯,黯生谡,谡生晖,晖生和,和生师禹,师禹生伦,伦生淳,字本厚。予族恪守官箴,远避耻事,遂有斥族之祸,烬其居址,子孙离散,惟恨知昭武军忍心伤残龙脉,难于复旧。仍和平祖里询其故迹,征其文献,备述祖功宗德,罔敢失坠,欲待螽斯衍庆,麟趾呈祥,启尔后世,毋忘前修,观德象贤,克绳祖武,凡我子孙珍视,以垂继兴、云尔。
时明洪武元年(1368)春王正月旭旦
天水郡十八世元元孙本厚题于报德堂。
旧谱原序
昔吴公子札请观于周乐,使工历歌,频加赞美,反复咨嗟,未尝不叹世数之盛衰迭相倚矣。我祖,颛帝之苗裔,封自上邽,分自东都,迁自上游,肇自和平。其间人材辈出,盛衰履易,非独一世。窃念予族宗谱修于唐宋,及遭元季兵火之余,残缺失次,复修于明初。今去明远矣,去唐宋又加远矣,披尘氛于故纸,存者仅十一于千百耳。忍听其歼灭无稽,俾后之人禋祀沦亡,墓草丛生耶?因之纠集族人,重修世系,庶几子孙得以景仰先贤云。
皇清乾隆五十年(1 7 8 5)春正月旭旦
天水元元孙宇赓宇华宇招宇贤宇洪世仁谨题
旧谱原序
谱,家乘也。予家谱牒,自唐宋以来历有年,所支分派别,日衍日繁,载之不能悉载,详之不及备详,以故各股有另为一谱者。〖KG2〗予前山坪一派,乃自坤二公始,公兄弟十人,行二,垲公之十代孙也。垲公葬前山坪后冢墩上,去慈瑞庵数步,慈瑞庵即其坟庵。坤二公念其祖之坟墓在是,爰卜居于此,为便于祭扫看守计。但岁久屋宇俱荡,仅存基址,即今以为户门田是也。坤二公生博,博生学,学生礼。礼生四子:曰碧澄,曰碧泾,曰碧游,曰碧清。嗣是丁男日众,支派日开。倘得修而明之,将远有可考者,亦近无所遗矣!乃谋诸族中,皆欣然领诺,愿为是举。由是按图稽讨,开局增修。今幸告成,族人请序,不敢妄赘,爰大略识之云耳。
时大清嘉庆十有七年(1812)岁次壬申孟秋月谷旦
元元孙族长宇赐谨撰
.........................18
旧谱原序(公元1101年第一修时彝公撰序)
上官永金
福建邵武谱
上官氏本芈姓,世居闽为右族。或曰:“自晋永嘉以避地而南”,非也!余尝有事秦陇,适邽陕,历览故关,求所谓宗本,盖渺如也。未尝不低徊弥日,怆然有流波恋浦之叹,而亦疑其所迁也久矣。元符中以事至福州,一日,出崱劣冈,忽得唐故州户曹上官君碣文。文坏,仅可读。言君讳偕'字志能,西台楚国公仪祖五世孙也。元和四年(公元809年)为户曹卒于官,子孙不能归,遂家焉。予一再读,亦悽然伤怀久之,不知予为公后。谨持归署,时时抄摩以语人。他日,有进士京者来见予,自言为公十二世孙,指画故谱,甚有本源。以世计之,为予从昆弟行也。于是泫然,始识公实为余祖,遂以碣文归属其人。因谓之日:“吾永嘉南来之疑可以释矣!”京曰:“然谱言上乡之徙,自岳祖始。岳祖以上乡多宽地,可以生植而居。”予曰:“前人规创必有意,兹可想也。”予又曰:“是谱安在?”京即探怀以示。按其系曰:维楚子兰为上官邑大夫,子孙以为氏。秦并楚,稍徙之。汉兴,高祖欲壮关中,取天下豪杰入焉,于是又徙天水,即今之陇西上邽也。其后杰官拜右将军,封安阳侯,以武功显。子讳安,封桑乐侯。安女为昭帝后安亦拜车骑将军。已而与霍光争权,父子不胜。安娶霍氏,独遗腹子一曰期。自后家声少微。至期之孙繇,事平帝为典簿丞。繇生铉,铉生瑶,事章帝为司隶校尉。至七世孙资,桓帝时为谏议,有直名,生兼。兼生胜,胜为蜀太尉。太尉生二子:曰茂,曰先。先徙东都,号东祖。茂还居上邽,曰西祖。西祖之后有藁城公霁,仕后魏,生思慎。思慎生昂,为后周剌史,生政。政为隋西郡太守,封清义公,生怀仁,为唐武卫将军。怀仁生翼,为舒州刺史。翼生宣州刺史师裕。师裕生义同。义同生崇素。(崇)素生式,而谱亡矣。
吾东祖之后。东祖讳先,子日岩,为晋黄门侍郎,传四世生后周襄城太守回。回生贤,为邠州太守。贤生宏,为隋比部郎中、江都宫总监,因居杨州。生仪,事唐太宗,以文章显,拜西台侍郎,遂相高宗,复还居陕。生二子:庭芝、庭璋。芝为周王府属,璋为太仆,武曌之祸与兄并陷焉。生女一,名昭容。庭芝娶御史中丞郑崇素之女,郑氏故,封荥阳郡夫人。其后,天子省西台之忠,追封楚国公,图形凌烟阁,赠周王府属,为秦州大都督。天水郡公家声乃复稍振。太仆生子三:长曰经野;次曰经国;三曰经纬为德州刺史,生诏,为侍御史,生麟州司马煜。煜生偕,即户曹府君也。源流可考如此,凡其子孙,焉不知所自耶?自五代纷更,海内剖裂,士君子遭罹兵燹五十余年,扶伤救死不暇,谱学遂绝不传,吾家亦废失,无所考证,是可叹也!幸而九服率归有德,文治聿兴,生民见升平之日,而故家旧族得以讨世系以定昭穆矣。天下安宁日久,才人间出,吾族以诗礼掇巍科、跻朊仕者,彬彬亦既盛焉。士君子比数,当世人物迭兴。仰皇朝崇文之治,争自濯磨,蝉联鹊起,有光前祖,将来未艾。是谱之修,复完如旧,岂伊人力?惟我祖之垂裕后昆隆而不替者,故若是欤!
大宋建中靖国元年辛巳(1101)正月上旬谷旦
裔孙左奉议郎佥署武安军节度判官厅公事彝 谨序。
.....................19
福建上杭上官氏源流真考
上官潮涌
福建上杭上官氏源流真考
今上杭县上官氏主要分布在步云、古田、官屋一带.考其源流,三地皆为宁化泉上上官统公后裔,但是步云、古田为上官统公之孙友德后裔,官屋为上官统公之孙德明公后裔.
德明公与友德公皆是统公五子虞公之子,德明为长,友德为次,还有三弟沐朗公.虞公从宁化泉上迁宁化虞钦,德明公在宋末元初从虞钦迁到闽县,德明公生三子---福礼、知礼、义礼,福礼于元初为避战乱迁上杭三图五甲圣孟里官屋,即今上杭县溪口镇官屋村,福礼公长子克孝公曾参与镇压白莲教乱,被元朝封为四川元帅.其后代除部分留官屋外迁到全国各地,现在浙江一支系已逾数千.
友德公曾孙六朗公从宁化虞钦迁到清流官坊,六郎公五世孙念一公(六郎公生十二郎;十二郎生二郎、三郎、八郎、九郎;三郎生小一、小二;小一生小三、念一)从清流官坊迁到上杭步云,因念一公后又回迁宁化,上杭步云上官氏一般认念一公之子德兴公为开基祖.念一公之孙定生公迁连城县庙前,定生公长子邓森公迁上杭县古田镇大源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