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首页 > 最新动态 > 综合内容

立足本地 着眼全族 促进家族企业发展

立足本地 着眼全族 促进家族企业发展

2020年10月20日 来源:
字体:
打印本页 浏览:

福建邵武  上官道兴

      世界上做任何事,没有经济作为后盾,等于无水行船,划不动。我们的国家如果不是经过几十年的改革开放,从一个贫穷落后的国家GDP一下跃居世界第二,又怎能建造航母,打造出一个具有现代化国防力量的强国,又怎能与世界列强抗衡?

      我们家族的振兴,还处于起步阶段,经济基础还很薄弱。家族每做一件事,每开展一次活动,都是缺少经费。钱从哪里来?一靠宗亲们资助,二靠按人口摊派或收缴活动会务费。很多事情就受到经济的制约,这不是长久之计。只有家族理事会(联谊会)公共拥有长远的固定收入,作为家族活动经费的保障。这就得有家族理事会(联谊会)公共拥有一个与广大宗亲带有股份制的企业才行。目前,参与家族论坛的企业充其量只是上官宗亲个别人的企业,其资金家族理事会(联谊会)是无权动用的。说得好听,家族活动得靠这些人资助或叫赞助点,说得难听点,叫乞讨,这不是个事。如何把家族中的个人企业与家族理事会(联谊会)挂起钩来,这是我们家族将要解决的实际问题。全国上官姓氏文化研讨会已经召开六次了,自五、六两届会议起,除了姓氏文化研讨之外,加入了家族企业论坛这一新的重要内容。打江西鹰潭第六届会议后,家族的广大宗亲更重视起家族企业的发展,并付诸于行动。上官同君等有识之士在网上举办起上官家族企业论坛,并成立了上官商学院,定期征集和邀请了上官家族在全国各地事业有成的企业家们,作为论坛的主讲嘉宾,企业家把自己成功的经验与体会介绍给宗亲们,为上官家族想办企业的广大宗亲搭建了一个很好的平台。这是一个非常好的举措。各地企业家好的项目,成功的经验放在讲坛上,可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企业是创造经济资本的手段,经济资本是振兴家族必不可缺的物质条件。只要把当地家族企业做大做强,各地家族理事会(联谊会)手中有钱就好办事了。          

      我在第三届全国上官姓氏文化研讨会上的讲话中,讲到家族振兴先要“经济着手”。一个团体,一个家族,乃至一个国家,如果没有强大的怎么解决,先撇下不说。我们先来看看老祖宗是怎样解决兴旺家族的问题?早在宋朝初期,邵武和平上官有质(上官仪第十五代),其以上五代人都以耕读为主,隐德不仕。到他手上,积累了一些资金,买下来八十多担租米的田地作为祭田,起造白莲堂,在堂内设祖宗灵牌供奉,堂内平时供上官子孙读书。以至于在邵武和平上官家族在两宋时期培养出六十多名进士,七十多名朝廷为官。宋时,我上官家族堪称“天下世家”。有质公的善举是有远见卓识的,他为邵武和平上官家族的辉煌历史,写上浓墨重彩的一笔。我们是乎在老祖宗那儿得到启迪?古代最宝贵的资产莫过田地,每年有固定收入,八十担租米足以培养子孙读书以及春秋祭祀之用。有了田,就有了米;有了米,就有了钱。过去民间流传着这种说法:“黄金米下死”,意思是,有了黄金还不算,你要货币交换,用黄金买下米,才能吃饱饭,人才能生存。所以,在古代家族拥有田地固定资产实在太重要了。

      可当今社会,土地是国家集体所有,人们只有使用权而没有买卖权。显然,现在我们再以古人屯田作为家族固定资产这种方式是行不通的。那怎么办?其实,古代的生产方式是原始的,单调的。现在的路子更多、更广。现代可以营销模式经商;现代农业土地承包种养结合;瞄准项目办个什么大型企业……随着改革开放几十年来,办得有声有色的家族企业举不胜举。下面我举几个典型例子供宗亲们借赏。

      改革开放前期,四川新津县刘永美、刘永言、刘永行、刘永好四兄弟以常人难有的勇气脱下“公服”,当起专业户。四兄弟各自变卖了手表、自行车等值钱的东西,凑齐1000元作为起步成本,他们从农村最常见的养殖(养鸡)入手,土法上马,孵出小鸡,经过艰辛和努力,年底结算,竟盈利10万元。然后他们养起了鹌鹑,成为世界鹌鹑大王。1988年,他们成立了希望饲料公司,在古家村买下了10亩地,投资400万元,建立了希望科学技术研究所和饲料厂,又投入400万元作为科研经费,并聘请了30多位专家、教授任专职或兼职研究人员。先后派人到国外各地考察,并邀请国内外专家来访交流。经过两年多的反复试验、筛选,优质的“希望饲料在中国脱颖而出。质量可与泰国“正大”饲料相媲美,一下子就打破了洋饲料垄断市场的局面。自此,希望饲料一举成名。刘家四兄弟的资产亦发展至几十亿元。1993年刘永好与41位政协委员共同提案,希望成立一家主要由民营企业家投资,主要为民营企业服务的银行。1996年,中国民生银行在北京正式挂牌,刘氏家族占1.38亿股,成功占比9.99%,成为最大股东。刘氏家族后来涉足多种项目、行业。四兄弟资产加起来已经超过上千亿。
      广东温氏公司,又一典型例子。1983年,在广东新兴,温北英下海,和儿子温鹏程一起,拉上其他六户人构成了最初的创业团队,集资8000元盘下一个濒临倒闭的养殖场养鸡,正式进入养鸡业。1986年,温氏在国内率先发展“公司+农户”模式,其后复制到养猪、养鸭上。这一模式得到了养户、政府、学界的大力推崇。
      目前,温氏已在全国23个省(市或自治区)建立了166家下属控股企业,拥有5.05万户合作农户,其中肉鸡合作农户3.27万户,肉猪合作农户1.78万户,多年来稳坐国内畜禽产业链养殖公司的头把交椅。
此外,温氏拥有1个祖代种鸭场、7个父母代种鸭场和1111户肉鸭合作养户,年出栏肉鸭1698.92万只;奶牛方面,公司奶牛养殖采用自繁自养模式,公司拥有3个奶牛场,存栏奶牛13552头,2014年销售牛奶3.75万吨,乳制品0.44万吨。

      养殖规模的扩大推动了公司营业收入的增长。2005年至2014年,温氏的营业收入从61.42亿元增长到380.4亿元,10年复合增长率达20%。净利润从3.8亿元增长到26.63亿元,10年复合增速21.47%,略高于收入增速,反映了公司经营效率的不断提高。目前,温氏被业内人士称为“养殖行业中的航母”,其主营业务规模居全国之首。

      2015年11月2日,温氏股份成功在深交所挂牌上市(股票代码:300498)。

      目前,温氏股份已在全国23个省(市、自治区)建成170多家一体化公司。温氏股份现有合作家庭农场5.3万户、员工4万多人(其中,硕士386人、博士65人)。2015 年,温氏集团销售商品肉鸡7.44 亿只,商品肉猪1,535 万头,营业收入482.37亿元。
      远的不说,就拿我们福建圣农集团有限公司来讲,福建圣农集团有限公司位于福建省南平市光泽县境附近,创建于1983年,是全国同行业现代化程度最高、南方规模最大的集饲料加工、种鸡饲养、苗鸡孵化、肉鸡饲养、屠宰加工、食品深加工、产品销售为一体的联合型白羽肉鸡生产食品加工企业。圣农公司是傅光明创办的,说白了,就是傅氏家族企业。2010年公司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股票大涨,傅光明一家持股票市值70亿人民币。

      圣农公司就在我省北部的光泽县,而光泽县有上官人口近8000人,占光泽总人口的二十分之一,在光泽属于大姓,如果也能产生像圣农这样的家族企业该多好啊!圣农集团有限公司就在我们本福建省,他的成功经验是否可以借鉴?!
      想必2010年到过浙江省温州苍南龙港召开的第四届全国上官姓氏文化研讨会的宗亲都有印象,龙港是改革开放后全国的第一座新兴的农民城。那里居住着上万的上官宗亲,他们过上小康生活,都很富裕。这次会议,五、六百人参加,但龙港主办方没收参会人员一分会务费,会议开支几十、上百万元都由主办方龙港宗亲垫出。这就是资金富有所产生的效应。如果我们每个地方的家族都能像浙江龙港那么富裕,都有像上面例举的上亿资产的家族企业该多好办事啊!

      我国地大物博,资源丰富。但由于地域的不同,环境条件的不同,水土气候的不同,所产生的资源也不同,同理可证,各地所适应办什么样的企业也不相同。譬如,我省的安溪适应办茶叶企业;浙江龙港适应办家庭小作坊;北方有的地方有矿产……因此,各个地方只有立足本地,因地制宜,选好能适合当地发展的项目,办好当地的家族企业。办这样的企业,首先,领头人很重要。这种人一要有办这项企业的头脑,二要有热爱家族事业的热心,三要有大公无私精神、德高望重的人,他能深受广大宗亲的信赖。有了这样的领头人,可以在当地广大宗亲中融资,作为筹办企业的启动资金;其次,是选项目。要进行社会调查、摸底,什么项目最适应本地长远能发展的企业,进行可行性报告,再确定办什么样的企业;然后,是企业股份制的问题,这是关键的一步。在上官人口比较集中的县市为范围的理事会(联谊会)组织牵头,筹措企业启动资金,作为控股的大股东。不足资金再向广大宗亲纳股(或融资)。企业一旦建成,要建立严格的企业管理制度与严格的财务制度,收支公开透明。利润按股份分红。如果哪个地方能办成入账收入上千万乃至上亿企业的话,哪个地方的家族理事会(联谊会)的事情就好办得多。

      各地家族理事会(联谊会)都可立足本地,因地制宜,探索路子,敢为人先,树立典范。然后放眼全局,把切实可行的宝贵经验向全国各地的上官家族推广,促进具有真正意义的,名副其实的上官家族企业蓬勃发展,推进我们上官成为更加兴旺发达的家族。

网站首页 | 家族机构 | 网站栏目 | 家族网站

网站版权:上官家族网站版权所有

主办单位:信息联络部主办

网站邮箱:sgywoksgmj@126.com 

网站电话:13805244902

网站管理:上官衍卫

党政机关政府网站找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