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在“神道碑”上的伤痕
留在“神道碑”上的伤痕
留在“神道碑”上的伤痕
作者:萧忠源
在和平古镇的官坊墟南侧村边小道旁,立着一块大石碑,碑高2.2米,宽1.5米,重约5吨,材质为砚台石,底座是用花岗岩雕成的大海龟。石碑虽 然雄伟庄重,却有七八道伤痕,十分刺眼,底座大海龟的头也不知去向。出于好奇,笔者走访上官家人,遍查史料,探究原委。
原来,石碑立于北宋熙宁年间,是神宗皇帝敕封给紫金大夫上官凝的神道碑,碑名为“宋正奉大夫上官凝公神道碑”。这是一块南方地区极少见 的砚台石,据传当时从北方千里迢迢运到和平,由上官凝次子上官均书刻立传。铭文共有312个字,全部用柳体书写,《邵武上官氏族谱》有详细的记 载,碑上除了上官凝的生平介绍外,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讲上官凝一生清廉正直、忠孝两全、政绩卓越。二是讲上官凝重视后辈的教育发展 ,以耕为本,以学为优。
还真是立竿见影,自打神道碑立起来后,先是上官凝的大儿子上官垲中进士,接着是次子上官均差点中了状元(因政见偏差被贬为榜眼);接着 上官垲的三个儿子都中了进士,上官均的五个儿子也有二个中进士,曾孙上官然、上官振亦中进士,成就了“一门九进士,一榜眼”的千古佳话。当 然,和平上官家本就是中进士的专业户,有史以来累计中了 个进士,因此“一门九进士,一榜眼”的事自在情理之中。“宴罢宫花满壁,朝回 牙笏盈床”的诗句,正是当时和平上官家人云集朝廷做官的写照。因此,神道碑也被和平上官家奉为光宗耀祖的“丰碑”!
历史上,上官家虽然风光无限,却也有死得很惨的时候,而且被三次灭门血洗。第一次是西汉上官桀辅佐汉孝昭皇帝,由于与大司马霍光政见不 同,被霍光以谋反罪株连九族;第二次是唐朝上官仪官居宰相,不幸做了皇帝的替罪羊,被武则天灭九族;第三次就是宋末元初,蒙古军血洗和平官 坊墟。据传,蒙古大军曾三次派使者到官坊墟劝上官族人倒戈宋朝为元朝效力,上官族人严辞以拒,还杀了来使。蒙古大军勃然大怒,攻进官坊墟, 对上官家族进行灭绝性屠杀,导致十里长街尸横遍地,血流成河。蒙古将领仍不解气,对着上官家的“丰碑”连劈数剑,并一剑斩断底座海龟龟头, 企图斩断上官家的龙脉。蒙古人也够狠,自那以后,和平上官家族开始衰落,鲜少有人出第入仕,至今官坊墟也没有一户上官人家。
看着神道碑上的道道伤痕,我突然感叹曹植七步诗的难能可贵: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纵观我国上下五千年的 历史,民族间的生死相斗不断,使祖国的大好河山伤痕累累。只有到了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新中国,全国各族人民才终止了“相煎何太急”的日子 ,大家团结在一起,亲如一家人,齐心创造美好生活。我为我的祖国祈福:伤痛不再添加,伤痕逐渐痊愈直至消失,一天比一天强壮美丽起来!
作者:萧忠源
转载:官道辉
在和平古镇的官坊墟南侧村边小道旁,立着一块大石碑,碑高2.2米,宽1.5米,重约5吨,材质为砚台石,底座是用花岗岩雕成的大海龟。石碑虽 然雄伟庄重,却有七八道伤痕,十分刺眼,底座大海龟的头也不知去向。出于好奇,笔者走访上官家人,遍查史料,探究原委。
原来,石碑立于北宋熙宁年间,是神宗皇帝敕封给紫金大夫上官凝的神道碑,碑名为“宋正奉大夫上官凝公神道碑”。这是一块南方地区极少见 的砚台石,据传当时从北方千里迢迢运到和平,由上官凝次子上官均书刻立传。铭文共有312个字,全部用柳体书写,《邵武上官氏族谱》有详细的记 载,碑上除了上官凝的生平介绍外,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讲上官凝一生清廉正直、忠孝两全、政绩卓越。二是讲上官凝重视后辈的教育发展 ,以耕为本,以学为优。
还真是立竿见影,自打神道碑立起来后,先是上官凝的大儿子上官垲中进士,接着是次子上官均差点中了状元(因政见偏差被贬为榜眼);接着 上官垲的三个儿子都中了进士,上官均的五个儿子也有二个中进士,曾孙上官然、上官振亦中进士,成就了“一门九进士,一榜眼”的千古佳话。当 然,和平上官家本就是中进士的专业户,有史以来累计中了 个进士,因此“一门九进士,一榜眼”的事自在情理之中。“宴罢宫花满壁,朝回 牙笏盈床”的诗句,正是当时和平上官家人云集朝廷做官的写照。因此,神道碑也被和平上官家奉为光宗耀祖的“丰碑”!
历史上,上官家虽然风光无限,却也有死得很惨的时候,而且被三次灭门血洗。第一次是西汉上官桀辅佐汉孝昭皇帝,由于与大司马霍光政见不 同,被霍光以谋反罪株连九族;第二次是唐朝上官仪官居宰相,不幸做了皇帝的替罪羊,被武则天灭九族;第三次就是宋末元初,蒙古军血洗和平官 坊墟。据传,蒙古大军曾三次派使者到官坊墟劝上官族人倒戈宋朝为元朝效力,上官族人严辞以拒,还杀了来使。蒙古大军勃然大怒,攻进官坊墟, 对上官家族进行灭绝性屠杀,导致十里长街尸横遍地,血流成河。蒙古将领仍不解气,对着上官家的“丰碑”连劈数剑,并一剑斩断底座海龟龟头, 企图斩断上官家的龙脉。蒙古人也够狠,自那以后,和平上官家族开始衰落,鲜少有人出第入仕,至今官坊墟也没有一户上官人家。
看着神道碑上的道道伤痕,我突然感叹曹植七步诗的难能可贵: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纵观我国上下五千年的 历史,民族间的生死相斗不断,使祖国的大好河山伤痕累累。只有到了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新中国,全国各族人民才终止了“相煎何太急”的日子 ,大家团结在一起,亲如一家人,齐心创造美好生活。我为我的祖国祈福:伤痛不再添加,伤痕逐渐痊愈直至消失,一天比一天强壮美丽起来!
- 上一篇:假“国务院参事”上官凤笠冒充将军获刑5年 2020/10/22
- 下一篇:深圳万科双语学校学生上官熹玉获香港两项大奖 2020/1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