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之火燃烧一刻,就带给职工一刻光明
生命之火燃烧一刻,就带给职工一刻光明
生命之火燃烧一刻,就带给职工一刻光明
——追记“最美工会主席”官祖振
福建日报2015年03月26日三版 记者 谢婷
官祖振(左二)带领省总工会挂职干部深入仓储部,倾听一线员工的呼声。
2011年11月,盛辉成为全国企业工会“十面红旗”之一,官祖振作为企业代表参加全国报告会。
3月21日,一位行色匆匆的中年人走进盛辉物流集团成都分公司,对办公室文员张玲说:“我有个想法,你帮我打打字,在公司内网上发给老官。”
张玲愣了愣,良久,她强忍着泪水说:“老官,他12天前走了。”
中年人又失望又震惊:“走了?怎么会?我上班这一个月,好多工友都跟我说,有事就找老官。”这位中年人叫吴仲元,是春节后刚入职的搬运工,为缴交社保医保的事找老官。
他们谈到的老官,是盛辉物流集团原工会主席官祖振。3月9日,老官因病医治无效去世,享年63岁。临终前,他交代家人:“把没用完的慰问金捐给困难职工,就算是我为大家做的最后一件事。”
与时间赛跑,
只想再多做些事
2013年秋天,老官被确诊患上罕见的黏液性脂肪瘤。这种病无法化疗、电疗,更没有专门的药物救治。半个月时间,老官的腹部肿胀如孕妇,身体其他部分却迅速消瘦。第一次手术后,身体稍有好转,他又开始工作,为100多名非公企业工会主席授课。
然而,肿瘤割了又长,长了又割,老官经历了四次手术,体重降了近15公斤。第三次手术后,他笑呵呵地对家里人说:“休息一个月,我就回单位上班啦”。
2014年9月,老官又摸到自己腹部的肿块,知道自己的时间不多了。他到公司办完交接手续,并花了整整一周时间整理完所有的工作资料。“我最欣慰的就是给盛辉留下了这么多资料,以后就算我不在了,但制度还在,职工的权益就有保障,他们就可以为企业的发展好好出力。”老官经常跟家人说。到盛辉工作后,他将国企工会的规章制度嫁接到民企,使盛辉工会从无到有,从有到好,成为全国企业工会工作的“十面红旗”之一。
老官最后一周的工作情形,盛辉集团总部的许多职工都还记得。保安张辉说,有一天晚上10点多,整座大楼只有四楼工会办公室的灯还亮着,他推门进去,看到老官正在给资料编号,脚下堆起了小半人高的文件夹。那时,老官鼻子里塞着纸团,脸上还有血迹,显然刚流过鼻血。
“您身体不好,这些工作不忙着做,又没人催您。”看到老官憔悴的样子,张辉忍不住劝说。
“不整理就来不及啦。以后,我可能没机会再为职工做事了。”老官笑着朝张辉挥了挥手,让他早点回家休息。张辉没想到,这是他最后一次和老官说话。
最后一次手术期间,老官被病痛折磨得不能躺、不能坐,连睡觉都只能跪着,双腿肿胀、渗液,一个晚上要吐十几次。同事刘璐去看他,带着最新几期的《盛辉通讯》。他打起精神,仔细翻阅后笑着说:“写的人和编的人都有进步,看到你们这样,我很高兴。”
《盛辉通讯》是老官在2007年一手创办的企业内刊,用于厂务公开和职工思想交流。“所有职工来稿,老官都会逐字逐句地修改,很多稿子几乎要重写一遍。”老官主编了71期《盛辉通讯》,修改编辑的稿件将近2000篇,而他自己撰写的调研文章和评论,更有180多篇。在他的影响下,整个企业形成了一股爱学习、肯钻研的风气。
有困难找工会,
成为职工们的习惯
“对家人,他百般呵护;对工作,他干得有声有色;对职工,他有情有义。”熟悉老官的人,都这么评价他。 老官的妻子,三十几岁就得了高血压。为了照顾妻子,家里的大事小事,老官基本都包了。“说出来,你们可能不相信,这一辈子,我连银行的门开在哪里都不知道,家里所有的事都是老官在操心。”老官的老伴边说边哭,第一次动手术前,是老官骑着电动车载着她到肿瘤医院,一为了省钱,二为了照顾会晕车的自己。而这位对家人如此尽心的男人,在生命的最后一刻却还挂念着困难职工。
2005年,老官从省轮船公司工会副主席的位置上内退;2007年,经福州市总工会推荐,他到盛辉集团担任工会主席。当时,福州民企工会的组建率不高,更谈不上规范。但作为我省物流行业的龙头,盛辉集团意识到,一个规范的工会对于企业的发展作用重大。老官,被寄予厚望。
刚到盛辉,老官就到生产一线,和仓管员、搬运工交流。“第一次看见老官是在三伏天,我们觉得他是‘集团领导’,很拘谨。因为干了一天活,满身汗臭味,也不敢离他太近。结果老官在库房的地上坐下,我们仔细看他,衬衫上全是汗,裤子上都是灰,和我们一样,就坐在他旁边了。”经过多次这样的聊天后,工人们口口相传:“老官不是官,是‘娘家人’。”
“即使是重病在床,他看我们的眼神,依然像看自己的孩子一样。”盛辉职工李招对“娘家人”一说深有体会。
李招家境一般,一家三口人租住在一间不到20平方米的民房里。她一直想申请公租房,但因为社保缴交年限不足,不符合申请条件。老官知道后就去街道了解情况,发现她的缴费年限只差几个月,便帮助她主动补缴,为她递交申请材料。去年,李招一家人住进了新房。听说老官病了,李招去医院表达一份心意,但老官却说:“你的孩子明年就要读大学了,这钱给孩子留着。”
集团董事长刘用辉经常说:“全集团7000多名职工,很多人不认识我这个董事长,但都认识官祖振。”
一个夏天,骄阳似火。搬运工徐跟林刚回到库房,就遇到了老官。“你走路姿势不太对啊,鞋底翘起来给我看看。”
徐跟林不好意思地抬起脚。老官看到,一双灰色的大凉鞋,脚底部分磨得只剩一层薄薄的皮。老官拍拍徐跟林的肩说:“这项劳保,我应该替你们争醛”
第二次碰面时,是半个月后,徐跟林远远看见老官,就咧开了嘴。公司已经下发了通知,今后每名搬运工,一年发4双软底胶鞋。
“这么细微的事,都被您发现了。我从来没见过像您这么贴心的领导。”徐跟林高兴地搓着手。
“我也是工人。”这是老官的回答,也是他的口头禅。他当过山区养路工、伐木场场长、劳务公司经理。“没吃过和他们一样的苦,就没法真正了解他们的需求。”老官总是这么说。
因为懂,所以爱。老官总结说,要做好工会工作,就要着眼于职工最关注、最迫切需要解决的事项。
对于物流企业一线员工来说,向上空间有限,薪酬是他们最关切的事。在老官的倡议下,盛辉每年都召开一次职代会,专门协商各地区各工种工资。“职代会上,老官交出的提案,无论哪一方看了都服气。”一位职工代表说,每一项加薪提案,老官至少要过三关才落笔。第一,先收集员工意见,第二,了解同行业同规模企业薪酬水平,第三是拿出企业盈利报表,了解企业的承受能力。在他的努力下,每次加薪提案都顺利通过,几年来,盛辉职工人均工资年增长幅度达到13.03%。
慢慢地,有困难找工会,成了盛辉人的习惯。
一头企业一头员工,
要的就是双赢
拿老板的钱,却为职工代言,谁都知道民企的工会主席不好干。
老官一到盛辉,也有点让企业“吃不消”。
“刚到工会没多久,老官就递了个给员工加薪的方案上来。那一年国际金融危机,行业里都在裁员减薪,他急吼吼地跑过来跟我说,企业再难,也不能拿职工的利益开刀。我这是请回了个‘管家婆’。”回忆当时情景,盛辉董事长刘用辉戏谑的口吻中透出几分敬佩。
2008年,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盛辉各地网点货量降幅均在35%以上,不少网点面临亏损。“危机当头,决不能裁员减薪,职工队伍稳定最要紧。”在公司董事会上,老官提出了“整合片区货源、增开直达线路、合理调配车辆、主动上门服务”等10项应对措施。董事会最终做出了不裁员、不减薪的决定。
“企业不裁员不减薪,职工就要和企业一条心,共克时艰。”老官一直认为自己就是“黏合剂”。当月,老官深入14个施36个中心城市网点,讲课60场,向4500多名一线员工宣讲“经济形势与企业对策”,将决心和信心传达给每位职工。
11月1日,福州到长沙。2日,长沙到郑州。3日,郑州到西安。4日,西安到成都。6日,成都到重庆。这是工会宣讲小组的几张火车票。说是宣讲小组,其实只有两个人。老官讲课,女工委主任俞娇丽协助。为了省钱,老官坚持买硬座票。
讲课、开座谈会、赶路,俞娇丽累得受不了,在火车上打起瞌睡,醒来时看到老官在认真翻笔记。“他比我,整整大了20多岁,怎么就不累啊?”
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2009年6月,公司货量恢复到正常水平,当年职工工资不降反升,人均增幅5.3%。 “他说的话,十句有八句老板都不爱听。”但刘用辉知道,这些“不顺耳”的话都是真话,都有理有据,都是为了稳定职工队伍,促进企业发展。
2010年前后,公司中层队伍出现变动,一些老员工怨气很大,工作消极,有的人甚至直接选择离职。
得知情况后,老官很着急,奔波于各分公司之间,一个一个地找人谈话。他了解到,不少中层骨干实战经验丰富、管理能力强,但由于年龄、学历等限制,在每年公司举办的晋升考试中,成绩都不理想。考了几次后,这些人就没了干劲。找到症结后,老官建议公司降低晋升门槛、增设晋升层级、增加晋升比例。这一举措令公司职工晋升率从低于30%上升到83%。
老官在盛辉七年,员工的稳定率达到90%左右。“他用行动证明,充分发挥工会的作用,完全可以实现职工权益与企业效益的双赢。”福州市私企工会联合会副主席吴厚烽说。
嫁接国企工会经验,
让制度扎根
规章制度缺失是不少民企的通博老官发现这一问题后,就着手建章立制,将国企经验嫁接到私企,从制度层面保障职工整体权益,优化企业发展内部结构。
2007年3月,老官到盛辉工作第二个月,让各部门递交困难职工情况。第二天,他看着一张张呈报上来的名单,傻了眼,“仓储部困难职工:严碧荔、邱长辉、李婷、李梦萌……共计8人”。一张纸上,除了名字,别无信息。
“这些人是怎么被选出来的?摸排过具体情况吗?困难在哪里?他们的需求是什么?需要怎么补助?”一个个问题连珠炮似地问出来,许多部门负责人猝不及防。有人皱起眉头:一个个摸排,怎么可能?有人不以为然:不就是逢年过节发点慰问金,还能有什么花样?
一看三言两语解释不清,老官决定亲自动手。第二天,老官做了一天的PPT;第三天,他召开工会全委会,在会上演示了“国企职工帮扶做法”,建议职工加入福州市总工会的“职工医疗互助”,每人每年交36元,有病时享受补助,无病时帮助工友。“开完会后,大家都说,来了个‘有料’又实干的工会主席。”仓储部负责人卫静回忆,会上,所有人都投了赞成票。
但是,这个方案在职工中却遭到反对,特别是一线搬运工不理解,原因是他们的流动性大,交这份钱他们觉得是打水漂。还有些年轻人也有想法,他们一年到头连感冒都少有,这钱交了也是白交。
老官知道后,带着几份以往的互助统计表,一个部门一个部门去座谈。搬运工林会泉原先反对得最强烈,但听完老官的解释说明,他掉头去劝别的工友:“这钱得交,省几包烟的钱,说不定以后能救命哩。”
一个月后,盛辉总部员工参与率达到了98%,成为全福州第一个加入“职工医疗互助”的私企。当年,仅为员工因病手术补助就达5万多元。
7年多时间,老官总共嫁接了70余项国企工会制度,其间屡屡遭遇“水土不服”,但他说:“哪里出现困难,就去找原因。找到原因,就想办法解决。解决不了,一定是想得不细,做得不够。”正因为想得多,做得实,老官移植的制度都成功扎根盛辉。
赢得职工信任,老官更忙了。在公司内部的沟通软件“腾讯通”上,他经常被各种信息轰炸,“公司的百里油耗标准不合理”、“我们的社保医保能不能在分公司当地缴纳,在福州缴纳支取很不方便”、“七八月份气温太高了,我们搬运工的上班时间能不能错开高温时段”……不会用电脑的工人就坐在办公室,请文员帮忙发信息给老官。
这种情况,让老官喜忧参半。喜的是员工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了,无论是困难还是建议,都肯找他说;愁的是,这不是长久之计,有一天自己离开了,职工们怎么办?
于是,老官想到了搭建“建议直通车”。在他的倡导下,公司内网平台新增了“我为员工出份力”、“员工提案”等事项,员工只要在网上按照格式填写,就可以同时将建议提交给工会。而工会再根据分类,整理后及时转呈公司负责人,这些年,先后有220多项职工合理化建议被采纳。
“这些网上建议的模板,全部刻着‘老官’风格。我们一上网,就觉得老官没有离开。”盛辉员工们这样说。 “春蚕吐丝丝丝不断,蜡烛照路路路通明。” 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省总工会主席张广敏这样评价,老官用自己一生的行动,忠实践行了“服务为先,职工为上”的价值信念和“以职工之心为心”的职业道德,堪称基层工会工作者的楷模。
- 上一篇:第二届江西上官(官)氏家族联谊会暨六届全国会议筹备委员会成立 2020/10/20
- 下一篇: 守护龙樟的官氏族人 2020/1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