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00年元武军屠杀上官家族事件的外逃人员线索
1300年元武军屠杀上官家族事件的外逃人员线索
1300年元武军屠杀上官家族事件的外逃人员线索
上官志冠 北京
江苏常州上官氏先祖上官超系元武军屠杀事件的外逃人员 据福建邵武上官氏源流图谱记载,上官超系上官仪第25世孙,其后世情况未详。家谱中超公仅留下“宗傑长子,甲戌年生”等文字。据上官家族网站资料,在1300年左右福建邵武上官家庙所在地和平,元武军曾血洗上官宗族,当时上官超26岁,有可能外逃了。江苏常州符言里上官氏始祖也是上官超,并记明字“仲起”。 邵武上官超出生在1274年。我祖上官超之子太乙公是1348年(元至正8年)从安徽当涂中上村迁入常州符言里的。迁入时太乙公已有4子,年龄约40岁,邵武上官超时年74岁,具备作为太乙公父亲的年龄条件。邵武家谱中超公兄弟3人,本家家谱中超公兄弟也是3人,但名字不同。
研究认为,两个相距数百公里同时代的同名同姓家庭同是兄弟三人这种情况已经不太可能是巧合了;而本家家谱中超公“字仲起”的记载就实实在在地把这两个上官超家庭联在了一起。因为完全不可能出现这样的情况,即安徽当涂上官超的父母能用寓意同时代远在福建的另外一个上官超的二弟名起的“仲起”二字作为其儿子平常使用的名字。可以设想,在元武军事件中,超公家庭人员可能大部分遇难了。超公是意外的原因逃过了这次劫难;超公在逃难期间情急之中为了安全,用寓意二弟名起的“仲起”二字给自己起了个名字。显然,这饱含着怀念之情,真可谓用心良苦。其后,超公字“仲起”的称谓就这样沿用了下来。我们知道,古时候“字”是每个人平常使用的名字,即现代意义上的名字;而“名”通常是在外出读书、做官或有较大出息、出名后才会经常用。我们应该感谢超公,恰
恰是由于其良苦用心,才使我们子孙在700余年后如今这个网络发达的年代找到了其远在福建的先祖。
研究认为,根据邵武家谱资料,本家前代许多做官的都在皖南任过职,其中超公的一个叔伯爷爷志兴此前已入赘芜湖,而当涂历史上属芜湖。因此,邵武上官超逃难到安徽当涂居留是具备一定条件的。由于超公唯一的儿子太乙公1348年即移居常州符言里,且当涂中上村目前也没有上官姓氏的人居住,因此超公一家在当涂可能仅仅是短期居留。按目前资料,福建邵武上官仪第25代孙上官超与我家谱本祖上官超基本上可认定为同一人。
常州符言里上官超第22代孙 上官志冠 2013-10-5
- 上一篇:寻找山东枣庄市峰城区前屯族人 2020/11/1
- 下一篇:寻找支系 202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