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首页 > 宗谱研究

江西家谱

江西家谱

2020年11月22日 来源:       浏览:

江西家谱

族谱的资料
上官杜长
江西
以下是本人收藏的族谱的资料,均是记载未详的,希望对宗亲寻根问祖有帮助。
福建连城:元朝初,均禄公儿子:得贵未详,张受未详,惟公未详,他们是三兄弟。
均禄公孙子,受生儿子:寅生未详,三六未详,三七未详。
定宗儿子:长志未详,长清未详。
定宗孙子,长飘儿子:贵未详。
长飘曽孙,稳公孙子,得本儿子:正海未详。
以上是福建连城上官虞公后裔资料。
信丰县;
正廷公儿子:叶朝由江西信丰徙福建。
虞公为二十二世传三十七世,东梅长子:忠学,妣范氏夫妇, 徙南雄十八士居,未传音信。
明耀之子,胜材,后裔未详。
三十四世,叶盛(正廷公次子)由信丰徙龙南蕉铺。
东虎(叶盛孙子)未详。
四十三世,贵禄(富选三子)未知徙何方。
乐淮之子:从金,居安远。光绪年生。
兴国:
富德次子:贵键,未知徙何方。乾隆年间。
富德三子:贵相,徙居湖广。乾隆年间。
贵龙:未知徙何方。
富足之子:贵俸。徙居湖州。乾隆年间。
 礼清之子:乐申,生咸丰丙辰年,于光绪壬寅年往日本锡番。
以下系福建永定县陈东乡统公第九子尾公系族谱记载未详资料:
尾公(千九郎)之子:长子,百一郎,未详;次子,百二郎,未详;三子,百三郎,未详;四子,百四郎,未详。
尾公之子:五子,百五郎,徙水坪寨,裔未详。
尾公之子:六子,百六郎,徙芦溪,裔未详。
尾公七子百七郎之子:孟一郎,徙湖雷,溪口,高地,裔未详。
尾公后裔永昌公之子:有福,妣黄氏、苏氏,徙居别处,裔未详。
有全,未详。
我赣县族谱记载之未详处:
文生公,未知徙何方,系从永定县迁出。(康熙年间)
德莊之子钦註,未知徙何方。(道光年间)
以上根据本人收藏族谱中记载整理,如有对上者可联系本人电话再查询。

 江西赣县上官杜长 电话:13576702096
 2012年5月25日星期五
.............................2

 江西《晋安十三官》宗谱第十七修序
上官宏望
九九归一,人心所向。世纪之交,继往开来。太平盛世,记史编志。上官氏族重修宗谱,契机已到,义不容辞。乃光宗耀祖,兴族之喜事。从上届十六修至今,跨越了半个世纪。本着承前启后,世代相传,在十六修的基础上,衔接着人口繁衍的真实情况。伴随着历史的沿革,从抗日胜利,解放前夕,到新中国成立,进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经历了十年文化大革命,再到改革开放二十年,取得了翻天覆地的社会变化。随着居地的变迁,经历了两次迁移。一是公元一九五七年,国家兴修余江县五湖水库,上官氏的肥田、渭泉、楼前、普安、尧山五个自然村的迁移;二是公元一九六五年,余江县白塔渠的兴建,长藤结瓜,兴修仙塘蓄水库,上官氏的仙塘、新八队(普安迁入的一部分再次搬迁)两个自然村迁移。这两次迁移,充分体现了无私的奉献精神和迁居新址,重建家园,艰苦的创业精神,值得载入史册。
 世界万物之中,植物属本分科,动物属类分种,而人类的繁衍,乃分民族姓氏。中华民族文明古国,上下五千年,历史悠久,从炎黄传说乃至今日,龙的香火永不熄灭。吾族谱载姓氏源流甚远,向以欧修为式,自嘉庆己未改为苏修之类。以苏式格律,纂编有序,记载详尽,是千年精典之信史。自欧苏俩先生倡谱学,重尊祖而有文曰:『知其母而不知其父者走兽之道也,知其父而不知其祖者飞鸟之道也』;如朝国必有史,故氏族有宗谱,且方兴未艾,乃天经地义,无可非议也。正如树高千丈,落叶归根;百川有源,终归大海。再则人生在世,草木一春,在历史的长河中非常短暂。上祖有先例,必然修宗谱,万万不可失传,铸成千古遗憾。为传宗接代,继承祖宗基业,知祖、认祖、祭祖之心人皆有之。则由今溯清,清溯明,明溯元,元溯宋。上溯至五代末,守正公由和平分迁安仁,至仁寿公始居官坊,其间,上下与替,中历变迁。再由宋溯唐,唐朝仪公为第一世始祖。仪之上祖有东西祖图,著姓源流记载,还可上溯至春秋战国子兰公。上官氏出自楚怀王少子兰,以上官邑为氏。汉有上官父子将军,上官杰,九卿、左将军:杰之子,上官安骠骑将军。安娶翟氏生一女,安女七岁为上官皇后,十五岁为上官太皇太后。再上溯到高阳氏。据史记查考,高阳是昌意之子,昌意是黄帝之子,黄帝是少典之子,少典是鬻熊氏首领。昔有少典娶鬻娇氏附宝为妻,生黄帝、炎帝。后世之人称轩辕氏黄帝、神农氏炎帝,这两个部族构成我华厦族(汉族)骨干,流传许多炎、黄传说,并非诚不免遥遥华胄之讥。由此可知,吾族乃黄帝之后裔,这是莫大的喜悦、自豪和无尚荣耀。
原谱记载,吾族历代先祖已重修宗谱十六次之多,均以仪公为第一世始祖相传至今。因此,须要尊重历史事实,避免以讹传讹之误,又要认真考证,更不能轻易认可而删改。做到尽可能搜集原始依据,依照原谱为准,加以衔接性的整理再版翻印,以确保宗谱的历史真实性。
古往今来,盛行不衰,经历屡次匪捣兵焚,抄毁劫难,社会变革,居地变迁,尤其是十年文革,动乱抄焚,宗谱残缺不全。经篡编人员齐心协力,查考调研,请教元老,精心修补残缺之处,终于不五阅月而告竣,实属祖上有灵,而自有传人。此次重修,恰逢建国五十周年大庆,国家繁荣昌盛,喜事频繁,庆香港、迎澳门,同台和合,实现祖国统一大业在望,才有这番事绩。可谓:功在当代,利于千秋。祝上官氏腾飞,愿宗族谱光耀,以昭示后继之人,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尤其是当今时代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更要从伦理,道德和真善美的角度来规劝,启迪和教育后人,热爱生活,珍惜故土,建设家乡,尊重历史,积德育良,敬老爱幼,温恭谦让,发扬民族光大。
在纂编过程中,坚持实事求是,力求符合现代要求,达到通俗易懂,着重注入新内容,尽最大努力修成一部具有时代特点和上官氏特色的崭新宗谱,我上官氏族将以新的姿态告别二十世纪,更加豪情满怀地跨入新纪元。我们深信:上官氏的骨肉台胞以及东渡日本,飞越大洋彼岸,定居在美、英以及新加坡等国的志士同仁、学者游子,本属一脉之根,一宗至亲。敞开彼此心扉,都有向往故土、深切怀念、思恋故乡之情。
风云变幻,斗转星移。今日的上官氏,老簇之外,大部分分布于鹰潭市西郊,沿三二O国道线由东向西延伸十八里,东起楼前上官村(艾垅)、普安上官村(种茶队),中座尧山上官村、场前南路上官氏、东塘上官村、仙塘上官村、西至肥田上官村(黎家岗),七簇相连,自然形成气势磅礴的一字龙门阵。是依托大交通的黄金地段,具有招商引资、发展经济、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更有待于勤劳勇敢的上官氏人去开拓描绘出更加绚丽多彩的美好蓝图。
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的文明进步,更要创建现代国强民富,治穷先治愚,欲望智力投资。通过修谱,上官氏族尽快设立智力投资奖学基金会,大力资助录取的重点高等学府生,鼓励快出人才,多出人才,攀登科技新高峰,要不断带动和提高上官氏人口的整体素质。大兴讲科学,重教育的优良族风,科技兴族。大力提倡文明健康的新生活,禁赌博、反糜费、倡廉洁、讲文明、树正气,扫除劣质氏族的堕落恶心,弘扬上官优质氏族的高尚精神风貌。唯上官氏族内部之和压倒一切,愿上官氏子孙同心同德,共创美好的未来,誓为高度精神文明、高度经济发达的上官氏族巍然屹立在民族姓氏之林而奋斗!
博古通今,上官氏的今天来之不易;展望未来,希望与困难同在,机遇与挑战并存,只要上官氏人奋发图强,在这方灵山秀气,碧野绿水,人杰地灵的故乡,必将源源不断地增添灿烂的新篇章,是为序。
 上官氏宗谱第十七修理事会敬撰
 公元一九九九年六月(仁和执笔)
.....................3
十三官由来
上官宏望
十三官由来-------中门普安四十六世嫡孙---上官若昕
十三官坐落于风景绚丽的赣东南鹰潭市西郊,沿320国道东向西十八里,以320国道为中轴,七族似珍珠串联,另六族分立南北两翼。人口壹万余人,其不少东渡台湾,日本。飞越太洋,定居美,英,及新加坡等同宗志士,学者游子。
五代末,守正公十四世,和平分迁居安仁始祖,由福建省邵武府光泽县和平乡暖水窟迁居江西省饶州府安仁县(现江西鹰潭余江县),至仁寿公二十一世始居官坊,其间,上下与替,中历变迁。仁寿公出三子,开三门,长子元旦于上门,次子元光为中门,幼子元善于下门。上门于宰山,灌田。中门于普安,楼前,仙塘,荛山,官源,谓泉,肥田,荆塘。下门于牌楼,玉峰,金沙。故称十三官。
................4
江西万载县株潭镇获富村上官氏族谱
上官宏望
江西奉新
 上官氏历代来源
福建省叮洲府长宁县到江西省赣州府兴国县铁场山桂竹坪水口冲立足
三宝海瑞圣贤,麻公三十八将军
距今数百年,详数待考, 居住在江西省万载株潭镇获富村.几时来此,年份待考,约在百年前有云江等前往兴国县铁场山桂竹坪水口冲处接回新编族谱约十余本,因文革时期前辈怕受牵连,保管不善已废.后幸拆旧屋拾得支谱一本,已是破烂不全.后人手抄能见之篇、清楚之文字。往后不见有本姓同宗来联系修谱,渐渐与家门失去联系。

上官氏家谱手抄本
排行:
义礼振贵新,家声日显扬。维善光辉远,能仁秀毓长。
官甲八郎之子:德三郎,妣马氏。生殁待考
生子壹:林澜,妣温氏。生殁待考
第十五世以上不详细,无从考核。
十六世:
品从,生殁不详,葬于江西省万载县株潭镇滑石江虎形,坐东朝西。妣姓氏生殁俱不详,葬于福建。生子壹,享仁。
品德:生殁时间不详,与品从共穴,
十七世:
品从子:享仕,生辰不详,殁于清咸丰四年六月十一日未时。葬于太源冲中庄蛇形上排左边,寅山申向。妣马氏,生殁期不详。葬于大源冲中庄蛇形下排中穴左边,寅山申向。生子贰:庆元、庆富
十八世:
享仕长子:庆元,生清雍正六年戊申年正月初一,殁于清乾隆(壬申年),咸丰七年葬于炭冲壁上中穴虎形,壬山丙向。妣张氏,清雍正九年(辛亥年)十月二直日戍时生,殁期待考,荆于大源冲中庄蛇形下排中穴右边,生子壹:兆盛
...................................5义宁州上官氏谱序
上官宏望
江西奉新
上官氏谱序
 原夫唐末以来,谱牒废绝,当时士大夫不讲,于是由贵而贱者莫继后,由贱而贵者耻言其先,自宋庐陵欧阳眉山苏氏者出谱学因之大偹欧阳之谱以图传眉山之谱,以录传今合欧苏而兼师之诚足称美且善矣,顾其间犹有未尽善者或远求之因生赐姓或妄攀乎显贵名爵无论支分派别悉奉以为祖,何其诬欺此谱图之法断自可见之节始斯则得之。
岁丁酉余因公在州适有上官子贤竹林等与余家安乡黄砂桥秀寿致为姊舅之谊,在城设局新修家谱持稿请谒殷匕为余言,曰吾上官氏稽粤老谱系出楚公族大夫子蘭之后传至汉左将军傑公又十余世聚族广东平远之长田乡,其间世代久远,旧谱虽存而迁移他邦者莫得其详,不敢妄攀,惟我祖千一郎公以下世居平远迄今一十余传至世珍奇灏奇湧奇滨奇沐奇爵以上六公自平远迁居江西宁州靖安等县,其支派源流班班可考.
兹六公子孙合修家谱将付剞劂请先生为之序,予谛听其言遂详阅其谱稿,见其於开族则远宗子蘭不忘本也,於世系则以千一郎公为世居平远之祖,以六公为迁移江西之祖,其世则近而可徵其事则确而可据是皆自其可见之世始深有得於欧苏二公作谱之遗意也,予因之有感矣谓夫诸君有志斯举同心协力聿观厥成 。尊祖在是敬宗,在是敦本族睦亦在是行见聚族修江躬相逢盛世,人傑地灵云蒸霞蔚,观竹林之竸秀、观花萼之联辉,其奮科名以光宗乘者正未有艾,也是为序 .
道光十七年岁次丁酉之仲夏月 吉旦
 年姻家眷弟附贡生 温丰 顿首拜撰
.....................6
江西义宁州千一郎公支系辈字与广西博白辈字相对
上官宏望
江西奉新
江西义宁州千一郎公支系辈字与广西博白辈字相对

 江 西 义 宁 州 字 辈

奇 兆 鼎 昌 奕 世 杨恢 宏 先 德 振 辉 光

英 贤 秀 毓 山 川 瑞俊 彦 祥 开 蓝 桂 芳

华 国 文 章 徵 显 达傅 家 诗 礼 庆 延 长

明 良 际 会 思 襄 赞望 日 瞻 云 步 玉 堂

 广 西 博 白 字 辈

天 瑞 鼎 昌 奕 世 楊景 秀 宗 賢 振 輝 光

如 仕 法 明 山 川 瑞山 隆 鳳 德 藍 桂 芳

世 德 文 永 錫 其 昌敬 業 及 楚 傳 聖 上

詩 經 琛 琳 豎 新 煌傅 家 詩 禮 慶 延 長

白 州 際 會 思 字 輩望 日 瞻 雲 步 玉 堂

五 行 相 生 異 相 克子 孫 後 裔 厥 後 昌

其中相同的字辈有三十二个

鼎 昌 奕 世 楊振 輝 光
山 川 瑞藍 桂 芳

傅 家 詩 禮 慶 延 長
際 會 思
望 日 瞻 雲 步 玉 堂

从江西千一郎支五十六个辈字来说,其中和广西完全相同的竟然有三十二个,照这样来看,这两支有没有可能是一支分出去的呢??
...........................7
江西省奉新县甘坊镇家谱
官宏望
我是江西省奉新县甘坊镇官宏望,我们这一支有一百多人,散居铜古修水一带,堂号是"天水上官氏"家谱是道光十七年岁次丁酉季夏日修的谱。家谱谱序部分如下:

 谱序
族谱何为而作也?古之孝子贤孙上思祖宗之世系昭穆失其伦,下忧子孙之尊卑长幼失其序而作也.
然曾闻欧阳文忠公曰:姓氏之出其来也,远谱图之法断自可见之世,岂可远求之因生赐姓而上昨土命氏之初以改,遥遥华胄之贻讥也哉,溯我上官氏阅诸老谱,远之则祖楚公族大夫“子兰”,近之或祖唐秘书郎“仪”或祖汉左将军“桀”,祖“仪”祖“桀”皆系出“子兰”之后,世世相承、源远流长、生生不息、支分派别。其间名人学士、富贵显要远迁移流源散见海内者载之史册,详诸谱实不能一一殚述也。即乐公之后,世居广东平远长田乡者,年湮世远,族姓繁衍亦不能一一殚述也。
惟我祖“千一郎”生一子“万二郎”,“万二郎”生“端大郎”,“端大郎”生五子,长“志念郎”居长田。 次“念一郎”生子“鼎贵”、“鼎贵”生子“德咯、“德咯生子“集爵”、 “集爵”生子“上能”、“上能”生子“朝福”、“朝福”生二子、长“汝升”次“汝元”。我祖“汝元公”生二子、长“世振”、次“世珍”自广东平远迁居江西南昌府宁州武奉等乡。 三“念二郎”、四“念三郎” 居广东。五“念四郎”生子“丰亮”“丰亮”生四子曰“咯“荣”“仪”“华”。“咯“荣”二公居兴宁,惟我“仪公”生子“应贵”“应贵公”生七子,“奇洪”居原籍,“奇灏”移居万载后迁宁州、安乡艾村,“奇湧”迁居宁州奉乡高丽,“奇泮”、“奇溶”居福建,“奇滨”迁居宁州安乡南坪桥,“奇沐”迁居靖安,一说是普安.“华公”生子“上兴”“上兴”生二子,长“奇爵”迁居靖安,一说是普安.次“奇禄”未详。 是“世珍公”“奇灏”“奇湧”“奇滨”“奇沐”“奇爵”此六公为迁居江西之祖,各置产业,各传子孙。 尤为远而有微,近而可考者也,虽吾上官氏远宗“子兰”,不过溯本穷源、先河后海之意。传至吾祖“千一郎公”相传至今世,世次昭穆支派源流班可考,所谓谱图之法断自可见之世,吾等溯厥源流,不敢侈谈荒缪,以“千一郎公”为原籍长田东门坪上祖,以六公以迁移江西之祖,斯为可信而无疑矣。
于是各支子孙聚集一堂,解囊捐货鸠已剖劂,设局于州城之南,告成于丁酉之吉,今而后祖宗之世系昭穆无思失其伦,子孙之尊卑长幼无忧失其序。虽小支末流未称美,备然异日有孝子慈孙起而纠合族众集其大成,吾公一支子孙即可持是编为文献之微,岂不懿哉,是为序!
 道光十七年岁次丁酉季夏日

 千一郎公裔孙昌彩 昌瑾 奕翰 奕纲
奕理 奕河 世材重修

 谨将祖讳起派七律一首

 奇兆鼎昌奕世杨,恢宏先德振辉光

 英贤秀毓山川瑞,俊彦祥开蓝桂芳,
 华国文章徵显达,傅家诗礼庆延长,
 明良际会思襄赞,望日瞻云步玉堂
我们这一支本来人口也不少的,当年修谱时有家谱分的,现在都慢慢的断了,只有我们一家了,我们这一支大概还有一百七八十名男订

...........................................7
江西省宜春市袁州区天台镇
官圣聪
江西省宜春市袁州区天台镇,堂号是“天水堂”这里有二百多人都是姓官.听说以前是广东来的。
字辈
“其”“祥”“圣“德”

江西省宜春市袁州区天台镇上官族谱序
初音发脉广东佛山觋公寨生下,即古流传。原祖籍广东嘉应州平远县豪机乡坪上村第四社八甲张古社。福德公王遥移祖:文瑞 、文珍公妣二位谢氏,康熙年间,初寄江西省万邑县东机弯墙园里;二寄居袁州府宜春县荐里乡片六图环溪。安居后,定期吉择入置段家坊油榨背。原是来龙羊溪九尖峰发座,后龙落曲狮形入置乾隆酉18年竖造上前二栋厅堂房屋已所乾山向,门前江河罗带水流,门对三星在户,左青山磨峰尖,右生水椎苓,对蒋山金盆形案山,一字岭立。千古远方万古彪民!!!---------官圣德提供

............................................8
湖广安陆府荆门州上官氏庆源图略序
上官玉洪
 湖广安陆府荆门州上官氏庆源图略序

谨按:吾上官氏谱系散处于齐越闽洛吴楚者不一,而自江右徙楚荆者则近之,真正派也,其姓氏之自与始生之,祖后裔之繁世泽之远,想在旧谱上历历可考。惜初刻者沦于宋季之干戈,继梓者灾于国初之兵燹,其一二仅存者又残缺于世还遗散于人亡,遂使后之人懵懵然,莫知千载而上厥初生民谁为吾主,则有其始之莫或及之,有其本之莫或报之,此孝子慈孙千百年不纾之恨也。顾尚考孔氏家谱,其夫人为上官氏,则上官氏之族自成周有之,周之前无可考……至东汉有郎中公资,晋有洛阳守巳,李唐御世人文辈出,而首兴则西台侍郎公儀,后历五代,赵宋洎我皇明代不乏贤,抒华掞藻则文采溢云霞,蒙难捐躯则义胆耀虹日,防奸杜敌则忠猷与智虑交深,遗思却馈则仁泽共清风济美,抗疏极言则正气塞霄壤二间,树勋报政则良躅接汉庭诸史,弃事游神则玄抱脱尘凡千劫,显绩班班史册,而姓氏不异矣。然孰为祖考,孰为昆仲,孰为子孙,则不可知矣。兹欲会为同族,恐贻遥遥华胄之评,欲推诸他宗,虑蹈昏弃不迪之罪,况姓以上官氏多不世见老成传述佥谓一源。奈初谱全图不尽存,而合派分枝茫无所溯耳,今于阙疑辨异之中,预为传信统同之地,自兹以下十数公及近领荐书登仕策者别录于左以矣,稽绍自某公以后家世江右,某公以后侨寓湖湘,凡经先君东涧公讳弁与伯父南峰公讳章所述及从兄方田绶志亭继所录者,茲因其略而更加之祥编图析派考世纪实名曰绫(?)谱。姑以始祖称者实惟抚州教授公,次则赣州通判公。而某公以后某公以前则同班分派行从失传,是又不敢为纂次者然名世不虚确以先祖称之,使祠祀者不遗且眩,呜呼,此其草草耳。祖父有知,当使谱系之失者终获,疑者终信,残缺者终完,而涣散者终乃萃也。子孙中有显扬贤才者向其遡千派汇一源,修全谱为家庆光哉。虽然素迪清贞则编户何惭名阀行千恉(?)僻则世家下等穷庐,故族大于子孙之兴国昌于贤才之出,大都一义也,是又谱系相传之,要子孙念之。
................................................9
江西吉安上官氏家族与湖北荆门上官氏家族之渊源
上官玉洪
江西吉安上官氏家族与湖北荆门上官氏家族之渊源

江西省吉安市上官氏祠堂为“花萼堂”,此祠堂下有同族两支,即:桃林支派和庆泽支派。桃林支派和庆泽支派应为同宗,否则不可能同续一谱,现存湖北荆门地区《上官氏宗谱》(明光绪三十年修)原本上每页均印有“花萼堂”字样,且记录有两支详情,但桃林支派和庆泽支派两支之上溯渊源资料已毁于战火,暂无可考。
 湖北荆门地区《上官氏宗谱》(光绪三十年续修本)之《吉水县桃林上官氏谱记》<花萼堂序>载:“上官氏其先福建邵武人也,宦流吉州,因家桃林。厥祖讳均者,登哲宗元祐八年(公元1092年)戊辰进士,授正言历御史擢尚书左丞,子讳悟登徽宗大观三年(公元1110年)已丑进士,授判江陵迁刺德州,子翔宇讳鹗(注:荆门《上官氏宗谱》记载:唐永徽宰相仪之九世孙上官均(生于宋英宗治平元年[公元1064],卒于宣和元年[公元1119年])生三子:长子怡、次子悟、三子恒。怡生四子:沔、淮、沛、涿。悟生子潼。恒后无记载。潼生二子:墀、圻。圻生四子:诏、该、谋、谏。 诏公生子鹗……)者发自贤良科任巴邺县尉,迁知吉州(由此可见,鹗公应为桃林上官氏入吉州(今江西吉安市)第一人),事仁宗皇庆(注:元朝仁宗皇庆年代为公元1312—1313年,推断此时段应为鹗公入吉州时间)癸丑嗣秩魁江西行省解元……”
湖北荆门地区《上官氏宗谱》之《上官氏庆泽》载:“宋绍兴之元年(公元1131年)三月,宋抚州路儒学教授上官仕英,号乐轩,徙吉州路永丰县四十五都(据此记载,仕英公为上官氏庆泽支派入江西省吉安市永丰县第一人,先于鹗公一百多年进入吉安),地名空坑水南,卒葬水南之门前,娶孙氏生子四:大郎、二郎、三郎、四郎。”
仕英公三子三郎徙居永丰县明德乡三十八都带,原地名上带,娶宦氏,生子景先。
景先公娶董氏,生子二。子文明徙居吉水,另一子徙居泰和。
文明公娶湖西罗氏,生子二:长有贵,次叔贵。
有贵公由江西吉水徙湖北宜昌府长阳县,嗣续繁盛,长乐、三界场等处上官氏(官氏)皆为其后焉。派序名:永世必昌应志大希宗明秉正思祖泽开光维兴国……
叔贵公娶王氏生子平翁。
平翁公娶黄氏生子朝愈。
朝愈公娶刘氏,生子四:玉辉、玉清、玉振、玉成。
玉成公(朝愈公四子)生子二:长习礼,次习经。
习经公生子三:长任美、次任高、三任达。
《荆门州上官氏祠堂序》载:……上官氏在吉州最称望族,国初以来,衣冠文物项背同望,宏治间(注:推断应为明弘治年间,即公元1488年—1506年,此时段也与任高公生卒时间相符)进修翁讳习经者携其仲子缵修翁任高商于楚,因婚荆门,钜姓实谓谷村李者,遂家焉……
习经公长子任美娶吉安大栗女,生子乳名折仔,有足疾。任美公后由湖北荆门迁湖北黄冈。
习经公次子任高(公元1449年—公元1516年),号缵修,定居荆门,提为荆门州上官氏家族第一世。现荆门及其周边地区上官氏(官氏)皆为其后。
习经公三子任达娶吉安杨九实女,生子二:昱、旻。其后不祥。


据查,江西省吉安市现仍居住有不少官(上官氏)氏族人,永丰县沙溪镇官氏(上官氏)族人保存有家谱。网上资料:永丰县沙溪镇素称名胜之地,欧阳修故里。山清而水冽,士美而文秀。沙溪西阳宫秀丽迷人的自然景观和悠久璀璨的人文景观,构成了永丰独特的地方风情。

.........................................10

湖北荆门地区上官氏家族简述及派序(辈份)表
湖北荆门地区上官氏家族简述及派序(辈份)表
1、上官任高(江西省吉安市永丰迁至湖北荆门) 2、黼 3、绶 4、守 5、之 6、应 7、佩 8、则 9、绪 10、士 11、啟 12、承 13、志 14、俊 15、立 16、大 17、德 18、昌 19、文 20、章 21、佐 22、国 23、诗 24、礼 25、传 26、家 27、安 28、敦 29、永 30、吉 31、世 32、泽 33、孔 34、华 35、懋 36、昭 37、祖 38、训 39、培 40、育 41、人 42、才 43、其 44、祥 45、长 46、发 47、宏 48、运 49、天 50、开
 此派序表抄于光绪30年上官氏宗谱重修本原件,为上官家族由江西省吉安市永丰县迁至湖北省荆门市后的分支派序(辈份)。现保存的光绪30年版荆门地区上官家族宗谱分序本、大房(2本)、二房、三房、四房各一本,共六本。为便于家谱史料保存,荆门地区上官族人已于2006年将六本家谱合为一本完全保持原貌重新扫描印刷,新的家谱续修工作正在进行中。
 任高公长子黼为大房,二子为黻二房,三子章为三房,四子弁为四房。任高公娶妻李氏合葬于现湖北省荆门市掇刀区麻城镇朱庙村。
 据光绪30年上官氏宗谱重修本原件记载,任高公500多年前随父(上官习经)兄(上官任美)经商由江西迁徙到荆门,后其兄任美公由荆门迁至湖北黄冈。任高公定居荆门后,成为荆门地区上官氏第一世始祖,子孙繁盛,现荆门周边地区及襄樊、房县等地上官氏皆其后人。现在任高祖墓在荆门市掇刀区麻城镇朱庙村,前几年被盗墓贼盗挖。2005年清明节时,族人齐心将祖墓培修并立碑。

《荆门州上官氏祠堂序》摘录
《荆门州上官氏祠堂序》摘录:
 ……上官氏在吉州(今江西省吉安市)最称望族,国初以来,衣冠文物项背同望,宏治间进修翁讳习经者携其仲子缵修翁任高商于楚,因婚荆门,钜姓实谓谷村李者,遂家焉……
 ……自上官氏之始盛于荆楚也,其族人之寓吉州者,家稍中落,不惟子孙之繁、资产之巨、冠盖之华不逮,荆门远甚,即岁时庙谒旷而勿举,且不知几何年矣。岂所谓物莫能两大,理有固然,不以古今异耶…
....................................11

江西《吉水县桃林上官氏族谱记》
上官玉洪
江西《吉水县桃林上官氏族谱记》

花萼堂序
(据湖北荆门地区《上官氏宗谱》(光绪三十年重修本)整理)
当谓士君子之立身莫大于继志述事也,盖祖父有欲为之志而未为,子孙善继其志而成就之。祖父有已为之事而可法子孙,善因其事而尊述之,求其仿效于一二者,予于贤兄弟有足徵矣。上官氏其先福建邵武人也,宦流吉州,因家桃林。厥祖讳均者,登哲宗元祐八年(公元1092年)戊辰进士,授正言历御史擢尚书左丞,子讳悟登徽宗大观三年(公元1110年)已丑进士,授判江陵迁刺德州,子翔宇讳鹗(注:荆门《上官氏宗谱》之《桃林上官氏简述》记载:唐永徽宰相仪之九世孙上官均(生于宋英宗治平元年[公元1064],卒于宣和元年[公元1119年])生三子:长子怡、次子悟、三子恒。怡生四子:沔、淮、沛、涿。悟生子潼。恒后无记载。潼生二子:墀、圻。圻生四子:诏、该、谋、谏。 诏公生子鹗……)者发自贤良科任巴邺县尉,迁知吉州(由此可见,鹗公应为桃林上官氏入吉州(今江西吉安市)第一人),事仁宗皇庆(注:元朝仁宗皇庆年代为公元1312—1313年,推断此时段应为鹗公入吉州时间)癸丑嗣秩魁江西行省解元,授保宁潞判擢御史,至伯寿仁山世从宦者代为之不乏。惟伯寿事幽隐不仕,别筑一室,以为良辰美景宴乐之所,后抵青山前临绿水,松柏竹梅森列四围,千花万卉,阶前四季鲜艳如常,故匾其堂曰:花萼堂。不意至其后世道不古而人物亦更矣,生于后代观其址基,思欲继先志,遂成一室,不奢不糜朴素浑坚。一日,余过题匾数额,以复其旧,虽尔自愧,不敢效仿前人于万一,然亦继述之一端也,何愧之有?予嘉其有培本浚源之志,敬祖念宗之心,予取志于前,贵在去浮躁而务朴素,戒骄奢而识简约,业经史者不问于寒暑事,货殖者不耽于风月孳孳汲汲,勿怠勿荒,则前之盛世可以驯致矣,子其勉之予日望之。
..............................................12
江西省吉安市吉水县桃林上官氏派序资料
上官玉洪
江西省吉安市吉水县桃林上官氏派序资料
[派序资料据湖北荆门地区《上官氏宗谱》(光绪三十年重修本)整理)
 桃林上官氏宗派有明确记载之祖先为上官均。均公为唐代上官仪九世孙,生于宋英宗治平元年(公元1064年),卒于宣和元年(公元1119年)。据湖北荆门地区《上官氏宗谱》之《吉水县桃林上官氏族谱记》记载,“上官氏其先福建邵武人也,宦流吉州(今江西吉安市),因家桃林。厥祖讳均者,登哲宗元祐八年(公元1092年)戊辰进士,授正言历御史擢尚书左丞……”
 均公生三子:怡、悟、恒。
 怡公生三子:沔、淮、沛,附载涿;悟公生一子:潼;恒公后无记载。
 潼公生二子:墀、圻。
 圻公生四子:诏、该、谋、谏。
 诏公生一子:鹗。
 鹗公生二子:宠、守。
 宠公生四子:嗣正、嗣宗、嗣秩、嗣平;守公生一子:嗣荣。
 嗣字派之后派序为:伯、南(智、仁)、初、民、止、用……